“四氣攝生圖”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四氣攝生圖 |編著= |卷數=一卷 |正統道藏分類=洞神部靈圖類 |正統道藏字號=競 |涵芬樓本冊數=534 |新文豐本冊數=28 |三家...')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23
 
|中華道藏冊數=23
 
}}
 
}}
'''四氣攝生圖''',撰人不詳。從內容看,似出於晚唐。一卷,收 《[[正統道藏]]》洞神部靈圖類。卷首有序,作者自雲幼年慕道,「今則采攝方書,搜羅秘訣」,編成此書,號為《四季攝生圖》。書中講述攝生理論及方法。認為人稟元氣而成形,「形氣相須,全在修養」。攝養有方則壽,恣情縱欲,飲食不節則百病橫生。又稱人之五臟六腑與四季、五方、五行相應,各有圖像和神名,並各具飲食禁忌及沐浴修齋之法。若臟腑有疾,則可以呵、噓、呬、吹、呼、嘻等六氣吐納法治之。又稱人不畏威則大威至,攝生若無畏,則心亂形躁,神散而氣昏。本書所述攝生理論和方法,多採自唐人所作《[[黃庭遁甲緣身經]]》、《[[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 真先生服內元炁訣]]》、《孫真人枕中方》等書。
+
'''四氣攝生圖''',撰人不詳。從內容看,似出於晚唐。一卷,收 《[[正統道藏]]》洞神部靈圖類。卷首有序,作者自雲幼年慕道,「今則采攝方書,搜羅秘訣」,編成此書,號為《四季攝生圖》。書中講述攝生理論及方法。認為人稟元氣而成形,「形氣相須,全在修養」。攝養有方則壽,恣情縱欲,飲食不節則百病橫生。又稱人之五臟六腑與四季、五方、五行相應,各有圖像和神名,並各具飲食禁忌及沐浴修齋之法。若臟腑有疾,則可以呵、噓、呬、吹、呼、嘻等六氣吐納法治之。又稱人不畏威則大威至,攝生若無畏,則心亂形躁,神散而氣昏。本書所述攝生理論和方法,多採自唐人所作《[[黃庭遁甲緣身經]]》、《[[黃庭內景五臟六腑補瀉圖]]》、《[[ 真先生服內元炁訣]]》、《孫真人枕中方》等書。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52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52頁。
 
[[Category: 洞神部靈圖類]][[Category: 唐代道教經典]] [[Category: 養生]]
 
[[Category: 洞神部靈圖類]][[Category: 唐代道教經典]] [[Category: 養生]]
 
[[en: Illustrated of the Four Energies for Conserving One Health]]
 
[[en: Illustrated of the Four Energies for Conserving One Health]]

2013年8月26日 (一) 09:36的最新版本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四气摄生图
编  著:
卷  数:一卷
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 竞字号
涵芬楼本第534册
新文丰本第28册
三家本第17册
道藏提要:编号761
中华道藏:四辅真经太清摄养经
第23册
 

四气摄生图,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晚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卷首有序,作者自云幼年慕道,“今则采摄方书,搜罗秘诀”,编成此书,号为《四季摄生图》。书中讲述摄生理论及方法。认为人禀元气而成形,“形气相须,全在修养”。摄养有方则寿,恣情纵欲,饮食不节则百病横生。又称人之五脏六腑与四季、五方、五行相应,各有图像和神名,并各具饮食禁忌及沐浴修斋之法。若脏腑有疾,则可以呵、嘘、呬、吹、呼、嘻等六气吐纳法治之。又称人不畏威则大威至,摄生若无畏,则心乱形躁,神散而气昏。本书所述摄生理论和方法,多采自唐人所作《黄庭遁甲缘身经》、《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幼真先生服内元炁诀》、《孙真人枕中方》等书。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