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 |編著= |卷數=一卷 |正統道藏分類=洞真部神符類 |正統道藏字號=張 |涵芬樓本冊數=36 |...')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2
 
|中華道藏冊數=2
 
}}
 
}}
'''《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原為《洞真太微黃書》八卷之第七篇,今《[[正統道藏]]》本分出單為一卷,收入洞真部神符類。經文開篇為《太帝招魂眾文》,概述修煉《金陽索經》胎息之道,以及存神、服符之法。其次載「上清石景之符」十八枚、「太帝招魂符」一枚。符文皆用於佩帶或服食,經中詳述其佩帶服食方法。據稱依法修行,可致「策龍步玄,舉形階漸矣」。卷末附按語,略述《[[石景金陽素經]]》之來歷,稱此經為《太微黃書》八卷之一,真人昔於赤城山中傳授[[許遠遊]](東晉道士[[許邁]])。此按語應為南北朝道士所作。 ==參考資料==
+
'''《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原為《洞真太微黃書》八卷之第七篇,今《[[正統道藏]]》本分出單為一卷,收入洞真部神符類。經文開篇為《太帝招魂眾文》,概述修煉《金陽索經》胎息之道,以及存神、服符之法。其次載「上清石景之符」十八枚、「太帝招魂符」一枚。符文皆用於佩帶或服食,經中詳述其佩帶服食方法。據稱依法修行,可致「策龍步玄,舉形階漸矣」。卷末附按語,略述《[[石景金陽素經]]》之來歷,稱此經為《太微黃書》八卷之一,真人昔於赤城山中傳授[[許遠遊]](東晉道士[[許邁]])。此按語應為南北朝道士所作。
 +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51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51頁。
 
[[Category: 洞真部神符類]][[ Category: 南北朝道教經典]][[ Category: 上清派]]
 
[[Category: 洞真部神符類]][[ Category: 南北朝道教經典]][[ Category: 上清派]]
 
[[en: Pure Scripture of Golden Yang of Mineral Splendeur of the Lord of Heaven and Earth, from the Yellow Book of the Taiwei Heaven]]
 
[[en: Pure Scripture of Golden Yang of Mineral Splendeur of the Lord of Heaven and Earth, from the Yellow Book of the Taiwei Heaven]]

2013年6月3日 (一) 14:12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
編  著:
卷  數:一卷
正統道藏:洞真部神符類 張字號
涵芬樓本第36冊
新文豐本第2冊
三家本第2冊
道藏提要:編號81
中華道藏:三洞真經洞真上清經
第2冊
 

《洞真太微黃書天帝君石景金陽素經》,早期上清派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原為《洞真太微黃書》八卷之第七篇,今《正統道藏》本分出單為一卷,收入洞真部神符類。經文開篇為《太帝招魂眾文》,概述修煉《金陽索經》胎息之道,以及存神、服符之法。其次載「上清石景之符」十八枚、「太帝招魂符」一枚。符文皆用於佩帶或服食,經中詳述其佩帶服食方法。據稱依法修行,可致「策龍步玄,舉形階漸矣」。卷末附按語,略述《石景金陽素經》之來歷,稱此經為《太微黃書》八卷之一,真人昔於赤城山中傳授許遠遊(東晉道士許邁)。此按語應為南北朝道士所作。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