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寶山道觀”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3行: 第13行: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縣志編委會辦公室編:《巍寶山志》(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縣志編委會辦公室編:《巍寶山志》(雲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東方出版社(上海),1965年版,第224─226頁。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東方出版社(上海),1965年版,第224─226頁。
[[Category:雲南]] [[Category: 宮觀]]
+
[[Category:雲南宮觀]]
 
[[en:Mt. Weibao Daoist Temple (Weishan, Yunnan)]]
 
[[en:Mt. Weibao Daoist Temple (Weishan, Yunnan)]]

2010年1月13日 (三) 14:27的版本

巍宝山,又名巍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据山志记载,东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曾传入该地区。山中至今还流传著许多关于张天师的故事。三国时期,孟获之兄孟优得异人授以仙书,居巍宝山中,以方术济人。据当地传说,太上老君曾在巍宝山点化南诏始祖细奴罗,故唐代南诏王族的后裔们便在山上修建老君殿。据明代谢肇浙《滇略》卷六记载,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曾到巍宝山传教。民间又传说吕洞宾亦曾云游至巍宝山,并在山中传教。明末清初,很多道士进入巍宝山隐居修炼,收徒传教,并在原有的巡山殿、文昌宫、山神庙、龙王庙等殿宇的基础上,又新建了青霞观、玉皇阁、三官殿、三师殿、三皇殿、魁星阁、斗姥阁、无极宫、碧云宫、云鹤宫、道源宫、财神殿等20多座殿堂。清代巍宝山道教发展到鼎盛时期,道观香火最旺,先后在此山出家修炼的道士多达数百人,成为道教丛林。

巍宝山现存的殿宇布局严谨,格式整齐,重檐高阁,在造型上明显具有少数民族古建筑特色和地方特点。宫观殿堂内的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形象逼真传神。

巡山殿是巍宝山的主殿,因传说太上老君曾封南诏始祖细奴罗为巡山王而得名。当地的彝族同胞每年都要到巡山殿举行两次祭祖活动。

从清朝康熙年间起,当地群众兴起了朝拜巍宝山的庙会,时间为半个月,从每年农历二月一日起,至十五日止。民国时期日趋衰落。近年来,随著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和旅游事业的发展,巍宝山庙会又兴起来了。同时,巍宝山传统的洞经音乐会和彝族歌会也恢复起来了。

参考资料

  1. 中国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第1007页s“巍宝山”条。
  2. 薛琳撰:《西南道教名山──巍宝山》,载《中国道教》1989年第2期第54-56页。
  3.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修订本),第四卷“云南大理巍山道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4─329页。
  4.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县志编委会办公室编:《巍宝山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
  5.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四卷,东方出版社(上海),1965年版,第224─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