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猛孝母”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吳猛孝母,道教掌故之一。吳猛是魏晉間以許遜為核心的孝道流派中的一個著名道士。相傳吳猛頗有孝行。《晉書》以及《十二真君傳》等...)
 
第1行: 第1行:
 吳猛孝母,道教掌故之一。[[吳猛]]是魏晉間以許遜為核心的孝道流派中的一個著名道士。相傳吳猛頗有孝行。《晉書》以及《十二真君傳》等古文獻記載,吳猛孝養母親,他害怕母親被蚊子叮咬,於是每日總先坐在母親床上以自己的血讓蚊蟲吮吸。把蚊蟲餵飽之後,他再請母親入房間歇息。故事中的吳猛看起來似乎有點迂腐,但卻體現了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這種把「孝」作為修行內容的作法在早期道教經典《[[抱朴子]]》即有所體現。以許遜為核心的孝道流派崇尚孝道,稱孝道乃來自月宮孝道明王之教導。在孝道流派裏,行孝不僅是倫理精神的體現,而且是一種德性積累的修持方式。因為奉孝就是追根還原,這與老子《道德經》關於復歸於「無極」的道理相通。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道教乾脆將《孝經》作為必修課,有的道觀則刻有「二十四孝圖」。聯繫這些現象,我們就不難理解吳猛崇尚的孝道所具有的社會意義。
+
  吳猛孝母 ,道教掌故之一。[[吳猛]]是魏晉間以許遜為核心的孝道流派中的一個著名道士。相傳吳猛頗有孝行。《晉書》以及《十二真君傳》等古文獻記載,吳猛孝養母親,他害怕母親被蚊子叮咬,於是每日總先坐在母親床上以自己的血讓蚊蟲吮吸。把蚊蟲餵飽之後,他再請母親入房間歇息。故事中的吳猛看起來似乎有點迂腐,但卻體現了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這種把「孝」作為修行內容的作法在早期道教經典《[[抱朴子]]》即有所體現。以許遜為核心的孝道流派崇尚孝道,稱孝道乃來自月宮孝道明王之教導。在孝道流派裏,行孝不僅是倫理精神的體現,而且是一種德性積累的修持方式。因為奉孝就是追根還原,這與老子《[[ 道德經]] 》關於復歸於「無極」的道理相通。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道教乾脆將《孝經》作為必修課,有的道觀則刻有「二十四孝圖」。聯繫這些現象,我們就不難理解吳猛崇尚的孝道所具有的社會意義。
  
 
[[Category:道教掌故]]
 
[[Category:道教掌故]]

2008年11月11日 (二) 21:21的版本

“吴猛孝母”,道教掌故之一。吴猛是魏晋间以许逊为核心的孝道流派中的一个著名道士。相传吴猛颇有孝行。《晋书》以及《十二真君传》等古文献记载,吴猛孝养母亲,他害怕母亲被蚊子叮咬,于是每日总先坐在母亲床上以自己的血让蚊虫吮吸。把蚊虫喂饱之后,他再请母亲入房间歇息。故事中的吴猛看起来似乎有点迂腐,但却体现了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这种把“孝”作为修行内容的作法在早期道教经典《抱朴子》即有所体现。以许逊为核心的孝道流派崇尚孝道,称孝道乃来自月宫孝道明王之教导。在孝道流派里,行孝不仅是伦理精神的体现,而且是一种德性积累的修持方式。因为奉孝就是追根还原,这与老子《道德经》关于复归于“无极”的道理相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道教干脆将《孝经》作为必修课,有的道观则刻有“二十四孝图”。联系这些现象,我们就不难理解吴猛崇尚的孝道所具有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