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五祖”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傳承==
 
==傳承==
 道教[[金丹派]]「南宗」或「紫陽派」尊奉[[張伯端]]、[[石泰]]、[[薛式]]、[[陳楠]]、[[白玉蟾]]等五位為祖師。因多在南方活動,所以稱為「南五祖」。相傳張伯端於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在成都遇異人海蟾帝君[[劉海蟾]]授予「金液還丹訣」,因此修煉得道。他將金丹之道傳給石泰,石傳薛式、薛傳陳楠、陳傳白玉蟾。
+
 道教[[金丹派]]「南宗」或「紫陽派」尊奉[[張伯端]]、[[石泰]]、[[薛式]]、[[陳楠]]、[[白玉蟾]]等五位為祖師。因多在南方活動,所以稱為「南五祖」。相傳張伯端於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在成都遇異人海蟾帝君[[劉海蟾]]授予「金液還丹訣」,因此修煉得道。他將金丹之道傳給石泰,石傳薛式、薛傳陳楠、陳傳白玉蟾 。此派進行內丹修煉,主張儒、道、釋三教同源一理,出現於北宋時期,於元初與北方的全真道合流,因活動於南方,故後世稱之為「南宗」,稱其上述五位祖師為「南五祖」。《玄門必讀》載此派派詩為:
 +
:清靜心宗遠,紹世治崇人。應化通志惠,洞理自明真。
 +
:道忠傳守義,茂演教無元。沖和正法威,智慧保福全
  
 
==思想==
 
==思想==

2015年11月3日 (二) 14:10的最新版本

传承

道教金丹派“南宗”或“紫阳派”尊奉张伯端石泰薛式陈楠白玉蟾等五位为祖师。因多在南方活动,所以称为“南五祖”。相传张伯端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在成都遇异人海蟾帝君刘海蟾授予“金液还丹诀”,因此修炼得道。他将金丹之道传给石泰,石传薛式、薛传陈楠、陈传白玉蟾。此派进行内丹修炼,主张儒、道、释三教同源一理,出现于北宋时期,于元初与北方的全真道合流,因活动于南方,故后世称之为“南宗”,称其上述五位祖师为“南五祖”。《玄门必读》载此派派诗为:

清静心宗远,绍世治崇人。应化通志惠,洞理自明真。
道忠传守义,茂演教无元。冲和正法威,智慧保福全。

思想

“南五祖”继承锺离权吕洞宾内丹思想,认为修炼“金丹”以内丹即“性、命”为主,而视儒、释、道三教为同源一理,以道禅结合、摄禅释性、先命后性独树一家之学。修炼则从传统命功著手,先须“炼己筑基”,待精满、气足、神全后,才正式进入炼丹阶段。在内丹修炼环境问题上,“南五祖”主张“混俗和光”、“大隐混俗”,不提倡出家。

影响

南五祖的内丹理论对全真道有较大影响,使之更加充实、完善。他们促进了符箓派的改革,将内丹修炼引入斋醮活动中。他们留下大批内丹专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气功学、医学、人体科学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