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來歷== 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和海外華人供奉的海洋保護神,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等等。道教《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
 
第1行: 第1行:
 +
{{template:道教神仙}}
 
==來歷==
 
==來歷==
 
 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和海外華人供奉的海洋保護神,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等等。道教《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稱,[[太上老君]]封媽祖為「輔斗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有關媽祖的記載,大約起於北宋。媽祖原是都巡檢林願之女,名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歿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享年二十八歲。林默娘初生時,紅光滿室,異氣氤氳。由於生而彌月,不聞哭聲,故名之曰默娘。林默娘八歲就塾讀書,喜燒香禮佛。十三歲得道典秘法。十六歲觀井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昇化以後,有禱輒應。自宣和以後,兩宋間先後敕封達九次。其封號,南宋光宗紹熙(1190年)由「夫人」進爵為「妃」,元世祖時又進爵為「天妃」,清康熙時再進爵為「天后」。至清嘉慶年間,媽祖的封號已經累積到二十八字。
 
 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和海外華人供奉的海洋保護神,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等等。道教《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稱,[[太上老君]]封媽祖為「輔斗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有關媽祖的記載,大約起於北宋。媽祖原是都巡檢林願之女,名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歿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享年二十八歲。林默娘初生時,紅光滿室,異氣氤氳。由於生而彌月,不聞哭聲,故名之曰默娘。林默娘八歲就塾讀書,喜燒香禮佛。十三歲得道典秘法。十六歲觀井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昇化以後,有禱輒應。自宣和以後,兩宋間先後敕封達九次。其封號,南宋光宗紹熙(1190年)由「夫人」進爵為「妃」,元世祖時又進爵為「天妃」,清康熙時再進爵為「天后」。至清嘉慶年間,媽祖的封號已經累積到二十八字。

2009年5月3日 (日) 15:10的版本


道教神仙
神仙學說
神仙的特點 成仙的基礎
修仙的途徑 神仙的等級
先天尊神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
四御 土皇
西王母 雷祖
星君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靈二十八宿
斗姆 六十甲子神
山川河海及雷部諸神
東嶽大帝 碧霞元君
雷部五元帥 雷公電母
龍王 雨師 風伯
土地神及地方保護神
城隍 門神
土地 灶神
財神和福祿壽星
財神
福祿壽星
冥司神靈
酆都大帝 十殿閻王
得道仙真
觀音 八仙 媽祖
關帝 呂祖 王靈官
臨水夫人 三茅真君
保生大帝 開漳聖王 三山國王

來歷

媽祖是中國東南沿海和海外華人供奉的海洋保護神,又稱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聖母等等。道教《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稱,太上老君封媽祖為「輔斗昭孝純正靈應孚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有關媽祖的記載,大約起於北宋。媽祖原是都巡檢林願之女,名默娘,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歿於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享年二十八歲。林默娘初生時,紅光滿室,異氣氤氳。由於生而彌月,不聞哭聲,故名之曰默娘。林默娘八歲就塾讀書,喜燒香禮佛。十三歲得道典秘法。十六歲觀井得符,能布席渡海救人。昇化以後,有禱輒應。自宣和以後,兩宋間先後敕封達九次。其封號,南宋光宗紹熙(1190年)由「夫人」進爵為「妃」,元世祖時又進爵為「天妃」,清康熙時再進爵為「天后」。至清嘉慶年間,媽祖的封號已經累積到二十八字。

救度生民

媽祖之主要神跡是救濟海上遇難之生民。據傳,媽祖有隨從,千里眼、順風耳,能解救於千里之外。媽祖常穿朱衣,乘雲遊於島嶼之間。如果海風驟起,船舶遇難,只要口誦媽祖聖號,媽祖就會到場營救。《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稱,媽祖所救就是「翻覆舟船,損人性命,橫被傷殺,無由解脫」。後來,媽祖之職能略有擴大。同經還稱「若有行商坐賈,買賣積財,或農工技藝,種作經營,或行兵布陣,或產難」,「或疾病」,「但能起恭敬心,稱吾名者,我即應時孚感,令得所願遂心,所謀如意」。因此,民間亦有以媽祖為送子娘娘的。

奉祀

中國東南沿海各地大多建有媽祖廟,其中以福建泉州莆田媽祖廟為祖庭。台灣省有媽祖廟74座,其中有廟史可考者39座,內建於明代的2座,建於清代37座。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是媽祖神誕之日,福建莆田的媽祖廟和以台灣北港朝天宮為代表的媽祖廟都要舉行奉祀和媽祖像巡街活動,媽祖信徒人數之多,香火之旺,至今亦然。

參考資料

  1. 《鑄鼎餘聞》
  2.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
  3. 《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