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上玉皇心印經”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全文) |
||
第15行: | 第15行: | ||
==全文== | ==全文== | ||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 ||
− |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 | + |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 迴 風混合,百日功靈。 |
:默朝上帝,一紀飛升。知者易悟,昧者難行。 | :默朝上帝,一紀飛升。知者易悟,昧者難行。 | ||
− | :踐 | + | : 履 踐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 ||
: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 :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 ||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 ||
− |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 | + |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 殘 ,松柏青青。 |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 ||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 ||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 ||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 ||
− | :誦之萬遍,妙理自明。 | + | :誦之萬遍,妙理自明。<ref>《高上玉皇心印經》,收入《道藏》,第1冊,頁748b。本條目引用《道藏》原文採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三十六冊影印本。</ref> |
+ |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 ||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道藏》本。 |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道藏》本。 |
2015年12月15日 (二) 10:57的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高上玉皇心印經
編 著:
卷 數:三經同卷
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盈字號
涵芬樓本第24冊
新文豐本第2冊
三家本第1冊
道藏提要:編號13
中華道藏:三洞真經三洞經教
第6冊
|
《高上玉皇心印經》,道教經典名稱,也稱《高上玉皇心印妙經》,簡稱《玉皇心印經》或《心印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唐宋間。《道藏》洞真部本文類有《高上玉皇心印妙經》一卷,此經爲四言韻文,全篇僅五十句,總共二百字。該經論述內丹修煉之心法,以精、氣、神爲上藥三品,宣稱:「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神依形生,精依氣盈」,精氣神修煉得法,便可「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不凋不殘,松柏青青」。在論述內丹修煉中精、氣、神三者關係上,《高上玉皇心印妙經》的闡釋最爲清晰。宋元以來,此經廣爲流行,全真道將其列入內修經典,現存各種刻本和注釋本甚多。今《藏外道書》第三冊收錄有八祖合註本的《高上玉皇心印妙經注》及《終南八祖說心印妙經解》。《高上玉皇心印妙經》是道士每日功課必誦經典,是修道之徑路,屬「命功」修煉功法。按照《心印經》中所講悉心做去,小則可有益身心,大則可證道登真。道教宣稱誦持《心印經》不但能開通妙理、漸悟真詮,而且能感格高真上聖、資助道力。
全文
-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 存無守有,頃刻而成。迴風混合,百日功靈。
- 默朝上帝,一紀飛升。知者易悟,昧者難行。
- 履踐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 綿綿不絕,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 神合其氣,氣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強名。
- 神能入石,神能飛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 神依形生,精依氣盈。不凋不殘,松柏青青。
- 三品一理,妙不可聽。其聚則有,其散則零。
- 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聖日聖月,照耀金庭。
- 一得永得,自然身輕。太和充溢,骨散寒瓊。
- 得丹則靈,不得則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 誦之萬遍,妙理自明。[1]
參考文獻
- 《高上玉皇心印妙經》,《道藏》本。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 ↑ 《高上玉皇心印經》,收入《道藏》,第1冊,頁748b。本條目引用《道藏》原文採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三十六冊影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