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內真經”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
第12行: | 第12行: | ||
|中華道藏冊數=1 | |中華道藏冊數=1 | ||
}} | }} | ||
− |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內真經》''',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真誥]]》卷五稱「仙道有 | + |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內真經》''',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真誥]]》卷五稱「仙道有 『 九赤班符封山墜海 』 」;《[[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太上六甲九赤班符一卷」,皆指此經。今本收入《[[正統道藏]]》正一部。全書載三篇道法。其一曰〈五嶽五帝內思變化真形求仙上法〉,言道士入五嶽名山,存思五帝真形以避邪成仙之法。其二曰〈五嶽內思刻名定仙上法〉。言道士入山存思五嶽帝君,以「九赤鎮岳求仙班符」五枚埋藏於山中,誦咒默祝以求成仙之法。其三曰〈四海水帝除罪削簡上法〉,言道上存思四海水帝,以「九赤封海通真班符」四枚投入海中,誦咒微祝以求除罪成仙之法。全書道法以思神唸咒,投簡埋符為主。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41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41頁。 | ||
[[Category: 正一部]][[Category: 南北朝道教經典]][[ Category: 上清派]] | [[Category: 正一部]][[Category: 南北朝道教經典]][[ Category: 上清派]] | ||
[[en: The Nine Crimson Speckled Talismans of the Five Emperor Inward Contemplation]] | [[en: The Nine Crimson Speckled Talismans of the Five Emperor Inward Contemplation]] |
2013年12月30日 (一) 13:21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內真經
編 著:
卷 數:一卷
正統道藏:正一部 通字號
涵芬樓本第1029冊
新文豐本第55冊
三家本第33冊
道藏提要:編號1317
中華道藏:三洞真經洞真上清經
第1冊
|
《洞真太上九赤班符五帝內真經》,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真誥》卷五稱「仙道有『九赤班符封山墜海』」;《上清大洞真經目》著錄「上清太上六甲九赤班符一卷」,皆指此經。今本收入《正統道藏》正一部。全書載三篇道法。其一曰〈五嶽五帝內思變化真形求仙上法〉,言道士入五嶽名山,存思五帝真形以避邪成仙之法。其二曰〈五嶽內思刻名定仙上法〉。言道士入山存思五嶽帝君,以「九赤鎮岳求仙班符」五枚埋藏於山中,誦咒默祝以求成仙之法。其三曰〈四海水帝除罪削簡上法〉,言道上存思四海水帝,以「九赤封海通真班符」四枚投入海中,誦咒微祝以求除罪成仙之法。全書道法以思神唸咒,投簡埋符為主。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