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3字节 、 2008年11月10日 (一) 13:44
无编辑摘要
道教詩是反映道教生活、表現神仙理想或借助道教神仙意向來抒寫超凡脫俗情感的詩歌作品。
== 起源 ==
道教詩發端甚早,在東漢的《[[太平經]]》中,便可略見端倪。該書卷三十八載有一篇九十三字的《師策文》,已注意用韻,似為七言詩的雛形。與《太平經》同時代的《[[周易參同契]]》多用四言、五言及騷體賦體裁。《參同契》的文體雖然不純,但運用詩歌形式以論煉丹的特點卻也是顯而易見的。東漢以降,道教組織逐步壯大,道教詩也隨之增加和日趨成熟。魏晉南北朝間,不僅在道門中秘傳著[[煉丹詩]]、[[咒語詩]],而且在社會上流行著[[遊仙詩]]。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