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河圖觀”的版本间的差异
小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河圖觀位於湖南長沙市長沙縣水塘鄉鰲魚村。該觀為湖北武當山全真 | + | 河圖觀位於湖南長沙市長沙縣水塘鄉鰲魚村。該觀為湖北武當山[[ 全真龍門派]]第十五代道士易本立(字竹心)於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創建。光緒十五年(1890年)增修,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1982年和1986年,政府兩次撥款予以修繕。 |
道觀現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樓、山門、大殿、靈祖殿、丘祖殿、呂祖殿等。琉璃牌樓係1986年重建。 | 道觀現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樓、山門、大殿、靈祖殿、丘祖殿、呂祖殿等。琉璃牌樓係1986年重建。 | ||
− | 山門額題「十方河圖觀」五個大字,左右聯曰:「紫氣銀河龍門洞天;奇經妙圖琅繯福地。」大殿內前棟,左為靈祖殿,右為丘祖殿,中為殿廳。大殿後為正殿呂祖殿,是觀內道士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正殿內有聯「上界本自清虛,看仙人下救群生,跨來白鶴;中原各爭雄氣,願先生都付一枕,睡熟黃粱」,為該觀第二代當家 | + | 山門額題「十方河圖觀」五個大字,左右聯曰:「紫氣銀河龍門洞天;奇經妙圖琅繯福地。」大殿內前棟,左為靈祖殿,右為丘祖殿,中為殿廳。大殿後為正殿呂祖殿,是觀內道士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正殿內有聯「上界本自清虛,看仙人下救群生,跨來白鶴;中原各爭雄氣,願先生都付一枕,睡熟黃粱」,為該觀第二代當家陳合中(字松骨)所書。 |
− | 正殿外左右丹墀中遍種花木,尤以一株「雪裏一點紅」茶花最為名貴。觀院內還有一株稀有的古木名曰「甜茶樹」,飲此茶,使人頓覺甘潤徹骨。觀內還有「八仙過海」、「群仙祝壽」等大小浮雕。 | + | 正殿外左右丹墀中遍種花木,尤以一株「雪裏一點紅」茶花最為名貴。觀院內還有一株稀有的古木名曰「甜茶樹」,飲此茶,使人頓覺甘潤徹骨。觀內還有「[[ 八仙過海]] 」、「[[ 群仙祝壽]] 」等大小浮雕。 |
該觀目前為坤道院。 | 該觀目前為坤道院。 | ||
第11行: | 第11行: | ||
#唐凱撰:「長沙市河圖觀簡介」,載《中國道教》1988年第4期。 | #唐凱撰:「長沙市河圖觀簡介」,載《中國道教》1988年第4期。 | ||
#中國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294頁「長沙河圖觀」條。 | #中國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294頁「長沙河圖觀」條。 | ||
− | [[Category: | + | [[Category:湖南 宮觀]] |
+ | [[en:River Chart Temple (Changsha, Hunan)]] |
2010年1月13日 (三) 14:25的最新版本
河圖觀位於湖南長沙市長沙縣水塘鄉鰲魚村。該觀為湖北武當山全真龍門派第十五代道士易本立(字竹心)於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創建。光緒十五年(1890年)增修,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重建。1982年和1986年,政府兩次撥款予以修繕。
道觀現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築面積800餘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牌樓、山門、大殿、靈祖殿、丘祖殿、呂祖殿等。琉璃牌樓係1986年重建。
山門額題「十方河圖觀」五個大字,左右聯曰:「紫氣銀河龍門洞天;奇經妙圖琅繯福地。」大殿內前棟,左為靈祖殿,右為丘祖殿,中為殿廳。大殿後為正殿呂祖殿,是觀內道士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正殿內有聯「上界本自清虛,看仙人下救群生,跨來白鶴;中原各爭雄氣,願先生都付一枕,睡熟黃粱」,為該觀第二代當家陳合中(字松骨)所書。
正殿外左右丹墀中遍種花木,尤以一株「雪裏一點紅」茶花最為名貴。觀院內還有一株稀有的古木名曰「甜茶樹」,飲此茶,使人頓覺甘潤徹骨。觀內還有「八仙過海」、「群仙祝壽」等大小浮雕。 該觀目前為坤道院。
參考資料
- 唐凱撰:「長沙市河圖觀簡介」,載《中國道教》1988年第4期。
- 中國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294頁「長沙河圖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