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原發微(鮑雲龍)”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天原發微 |編著=鮑雲龍撰,方回校正 |卷數=十八卷 |正統道藏分類=太清部 |正統道藏字號=情逸 |涵芬樓本冊數=855-859 |新文...')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16
 
|中華道藏冊數=16
 
}}
 
}}
'''天原發微''',元初[[鮑雲龍]]撰,方回校正。書成於元貞年同(1295-1296)。《[[正統道藏]]》本十八卷,收入太清部。另有《四庫全書》本。此書言天文象數。作者認為秦漢以來言天者,或拘於數術,或淪於空虛,以致天人之故鬱而不明。遂根據《周易大傳》,博考詳究而撰此書。其書分二十五篇,論述太極體用、歲運、萬物終始、動靜陰陽、日月星辰、十二次、七十二侯、置閏法、河圖洛書、先後天、左右旋、數原、鬼神、變化等。各篇皆先列舉[[周 頤]]、[[邵雍]]、二程、張載、朱熹、蔡元定等宋儒之說,而以自己見解附於其後。大旨以象數《易》學原理發揮程朱理學,而歸本於朱子主敬之說。
+
'''天原發微''',元初[[鮑雲龍]]撰,方回校正。書成於元貞年同(1295-1296)。《[[正統道藏]]》本十八卷,收入太清部。另有《四庫全書》本。此書言天文象數。作者認為秦漢以來言天者,或拘於數術,或淪於空虛,以致天人之故鬱而不明。遂根據《周易大傳》,博考詳究而撰此書。其書分二十五篇,論述太極體用、歲運、萬物終始、動靜陰陽、日月星辰、十二次、七十二侯、置閏法、河圖洛書、先後天、左右旋、數原、鬼神、變化等。各篇皆先列舉[[周 頤]]、[[邵雍]]、二程、張載、朱熹、蔡元定等宋儒之說,而以自己見解附於其後。大旨以象數《易》學原理發揮程朱理學,而歸本於朱子主敬之說。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56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56頁。
 
[[Category: 太清部]][[Category: 元代道教經典]][[Category: 易學]]
 
[[Category: 太清部]][[Category: 元代道教經典]][[Category: 易學]]
 
[[en: Uncovering the Finer Points of the Fundamentals of Nature]]
 
[[en: Uncovering the Finer Points of the Fundamentals of Nature]]

2013年8月26日 (一) 10:49的最新版本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天原发微
编  著:鲍云龙撰,方回校正
卷  数:十八卷
正统道藏:太清部 情逸字号
涵芬楼本第855-859册
新文丰本第46册
三家本第27册
道藏提要:编号1172
中华道藏:四辅真经道教易学
第16册
 

天原发微,元初鲍云龙撰,方回校正。书成于元贞年同(1295-1296)。《正统道藏》本十八卷,收入太清部。另有《四库全书》本。此书言天文象数。作者认为秦汉以来言天者,或拘于数术,或沦于空虚,以致天人之故郁而不明。遂根据《周易大传》,博考详究而撰此书。其书分二十五篇,论述太极体用、岁运、万物终始、动静阴阳、日月星辰、十二次、七十二侯、置闰法、河图洛书、先后天、左右旋、数原、鬼神、变化等。各篇皆先列举周敦颐邵雍、二程、张载、朱熹、蔡元定等宋儒之说,而以自己见解附于其后。大旨以象数《易》学原理发挥程朱理学,而归本于朱子主敬之说。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