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道集”的版本间的差异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
(未显示1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 {{dzindex | |
+ | |書名= 庚道集 | ||
+ | |編著= | ||
+ | |卷數= 九卷 | ||
+ | | 正統道藏 分類= 洞神部眾術類 | ||
+ | |正統道藏字號=蘭 | ||
+ | |涵芬樓本冊數=602-603 | ||
+ | |新文豐本冊數=32 | ||
+ | |三家本冊數=19 | ||
+ | |道藏提要編號=947 | ||
+ | |中華 道 藏分類=四輔真經太清金 丹 經 | ||
+ | |中華道藏冊數=18 | ||
+ | }} | ||
+ | ''' 《庚道集》''',編纂人不詳。 卷一有「紹興甲子中元蒙軒居士寓南嶽銓德觀之无極堂書」之字句,今人陳國符考證是書為宋人 或後世之人所 集。 九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我國古煉丹術稱黃金爲「庚辛」,「庚道」即煉黃金之道。此 書 彙 集 外丹黃白術方訣二十餘種。包括 〈文真子金丹大藥寶訣〉、〈月桂長春丹〉、〈太上靈砂大丹〉、〈東坡三黃匱法〉、〈丹陽術〉、〈葛仙翁九轉靈砂金丹〉、〈 升 仙大丹九轉靈砂訣 〉、〈西蜀玉鼎真人九轉大丹 〉等 篇。據近人[[陳國符]]考證 , 書中所載 丹法多 為唐宋人所做 , 少數為元明人增補。各種丹方對鉛汞 、 砒 霜、 硫黃 等 金石 藥物 之 配方劑量 , 製 伏養煉 方法 及製備 器具 均有詳細記載。此外亦有其它金石及草木藥物之採治方法 , 為明人《本草綱目》 所 採用 。 據近人研究, 此書 所載藥物配方劑量已近於合理,與現代製作某些中醫丹藥之方法大致相同。是 為 研究我國 古代化學 及 藥物學 之 重要 典籍 。 | ||
+ | 以〈葛仙翁九轉靈砂金丹〉為例,其載該丹法的藥物配方、煉製方法,如結三七母砂法、大丹變成丹法、九轉金丹大藥取丹造化服食法。葛仙翁九轉靈砂金丹是:第一金液還丹變化,第二變黃芽添汞産藥法,第三變明窗塵修六氣法,第四變明窗塵修紫河車法,第五變紫河車變轉黃轝法,第六煉製黃轝法,第七紫金丹神化法,第八養一年開爐方,第九煉成龍虎大還丹。其聲稱人服食此丹可白日沖天、靈遊紫府。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 | + |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270頁。 | |
− | + |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175至177頁。 | |
− | + |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66頁。 | |
− | + | [[Category: 洞神部眾術類]][[Category: 外丹]] | |
− | [[ | + | [[en: Collected Texts on the Way of Refining Gold]] |
2016年1月5日 (二) 11:44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庚道集
編 著:
卷 數:九卷
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 蘭字號
涵芬樓本第602-603冊
新文豐本第32冊
三家本第19冊
道藏提要:編號947
中華道藏:四輔真經太清金丹經
第18冊
|
《庚道集》,編纂人不詳。卷一有「紹興甲子中元蒙軒居士寓南嶽銓德觀之无極堂書」之字句,今人陳國符考證是書為宋人或後世之人所集。九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眾術類。我國古煉丹術稱黃金爲「庚辛」,「庚道」即煉黃金之道。此書彙集外丹黃白術方訣二十餘種。包括〈文真子金丹大藥寶訣〉、〈月桂長春丹〉、〈太上靈砂大丹〉、〈東坡三黃匱法〉、〈丹陽術〉、〈葛仙翁九轉靈砂金丹〉、〈升仙大丹九轉靈砂訣〉、〈西蜀玉鼎真人九轉大丹〉等篇。據近人陳國符考證,書中所載丹法多為唐宋人所做,少數為元明人增補。各種丹方對鉛汞、砒霜、硫黃等金石藥物之配方劑量,製伏養煉方法及製備器具均有詳細記載。此外亦有其它金石及草木藥物之採治方法,為明人《本草綱目》所採用。據近人研究,此書所載藥物配方劑量已近於合理,與現代製作某些中醫丹藥之方法大致相同。是為研究我國古代化學及藥物學之重要典籍。
以〈葛仙翁九轉靈砂金丹〉為例,其載該丹法的藥物配方、煉製方法,如結三七母砂法、大丹變成丹法、九轉金丹大藥取丹造化服食法。葛仙翁九轉靈砂金丹是:第一金液還丹變化,第二變黃芽添汞産藥法,第三變明窗塵修六氣法,第四變明窗塵修紫河車法,第五變紫河車變轉黃轝法,第六煉製黃轝法,第七紫金丹神化法,第八養一年開爐方,第九煉成龍虎大還丹。其聲稱人服食此丹可白日沖天、靈遊紫府。
參考資料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270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175至177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