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群仙會真記”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西山群仙會真記》,簡稱《會真記》,共五卷,題施肩吾撰、李竦編,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施肩吾為唐代道士,元和十年(815...)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西山群仙會真記 》,簡稱《 會真記 共五卷,題 施肩吾撰 李竦編,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施肩吾為唐代道士,元和十年(815年)進士,隱於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修道,道號華陽真人。或云施肩吾似有二人。《四庫提要》認為此書 金元年間道士 偽託 ,或云此書所出不晚於北宋。據自序說,全書從前聖後聖秘密參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體之數,每卷五篇,應一氣純陽之義,演說玄機,發 明[[ ]][[ ]][[ 太上]] 至言。此書與施肩吾編撰的《鍾呂傳道集》內容基本相同。書中引《太上隱書》、《西山記》、《靈寶內觀經》、《通玄經》等 種道經及葛仙翁、陰真君、呂真人等語錄,論說煉養內丹之法,主旨依據《參同契》,以明抽添之理,超脫之功。 卷一為《識道》、《識法》、《識人》、《識時》、《識物》。卷 為《養生》、《養形》、《養氣》、《養心》、《養壽》 卷三為《補內》、《補氣》、《補精》、《補益》、《補損》。卷四 《真水火》、《真龍虎》、《真丹藥》、《真鉛汞》、《真陰陽》。卷五為《煉法入道》、《煉形化氣》、《煉氣成神》、《煉神合道》、《煉道入聖》。是比較具有理論系統的道教[[內丹]]著作,對研究宋元道教內丹學有重要參考價值。
+
{{dzindex
 +
|書名= 西山群仙會真記
 +
|編著=施肩吾
 +
|卷數=三篇同卷
 +
|正統道藏分類=洞真部方法類
 +
|正統道藏字號=深
 +
|涵芬樓本冊數=575
 +
|新文豐本冊數=31
 +
|三家本冊數=18
 +
|道藏提要編號=847
 +
|中華道藏分類=四輔真經太清金丹經
 +
|中華道藏冊數=19
 +
}}
 +
'''西山群仙 會真記''' 唐洪州西山道士[[ 施肩吾]] ,三仙門弟子[[ 李竦]] 集。約成書於晚唐北宋之間。五卷 ,收入《[[ 正統道藏]] 》洞真部方法類。施肩吾為唐代道士,元和十年(815年)進士,隱於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修道,道號華陽真人。或云施肩吾似有二人。《四庫提要》認為此書 乃出於 金元年間道士 之手 ,或云此書所出不晚於北宋。據自序說,全書從前聖後聖秘密參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體之數,每卷五篇,應一氣純陽之義,演說玄機,發 太上至言。此書與施肩吾編撰的《[[ 鍾呂傳道集]] 》內容基本相同。
 +
書中引《[[ 太上隱書]] 》、《[[ 西山記]] 》、《[[ 靈寶內觀經]] 》、《[[ 通玄經]]》、《[[三清貞錄]] 》等 十餘 種道經及[[ 葛仙翁]] [[ 陰真君]] 、呂真人等語錄,論說煉養內丹之法,主旨依據《參同契》,以明抽添之理,超脫之功。 全書共 十五篇 其篇目
  
 +
#卷一〈識道〉、〈識法〉、〈識人〉、〈識時〉、〈識物〉
 +
#卷二〈養生〉、〈養形〉、〈養炁〉、〈養心〉、〈養壽〉
 +
#卷三〈補內〉、〈補炁〉、〈補精〉、〈補益〉、〈補損〉
 +
#卷四〈真水火〉、〈真龍虎〉、〈真丹藥〉、〈真鉛汞〉、〈真陰陽〉
 +
#卷五〈煉法入道〉、〈煉形化炁〉、〈煉炁成神〉、〈煉神合道〉、〈煉道入聖〉
 +
 +
作者反對胎息導引、外丹燒煉、佈施供養,主張修道者應以養形為先,其次以補益精氣神為基,形全炁壯,再煉內丹以求長生升仙。其養形補益之術,必須符合天地陰陽運化之度,把握四時五行王相生克之時機。其內丹術以真鉛汞為大藥,真鉛即腎中真炁,真汞即自身之真精。使陰陽水火上下相濟而成金丹。內丹功成,則身外有身,超凡入聖。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884頁。
+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884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48頁。
+
* 胡孚琛主編:《[[ 中華道教大辭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48頁。
 
+
[[Category: 洞真部方法類]][[Category: 唐代 道教經典]]
[[Category:道教經典]]
+
[[en: Record of the Immortals of the Huizhen Hall on Xishan]]

2013年8月24日 (六) 15:10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西山群仙會真記
編  著:施肩吾
卷  數:三篇同卷
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深字號
涵芬樓本第575冊
新文豐本第31冊
三家本第18冊
道藏提要:編號847
中華道藏:四輔真經太清金丹經
第19冊
 

西山群仙會真記,唐洪州西山道士施肩吾撰,三仙門弟子李竦編集。約成書於晚唐北宋之間。五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施肩吾為唐代道士,元和十年(815年)進士,隱於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修道,道號華陽真人。或云施肩吾似有二人。《四庫提要》認為此書乃出於金元年間道士之手,或云此書所出不晚於北宋。據自序說,全書從前聖後聖秘密參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體之數,每卷五篇,應一氣純陽之義,演說玄機,發揚鍾、呂、太上至言。此書與施肩吾編撰的《鍾呂傳道集》內容基本相同。 書中引《太上隱書》、《西山記》、《靈寶內觀經》、《通玄經》、《三清貞錄》等十餘種道經及葛仙翁陰真君、呂真人等語錄,論說煉養內丹之法,主旨依據《參同契》,以明抽添之理,超脫之功。全書共二十五篇。其篇目為:

  1. 卷一〈識道〉、〈識法〉、〈識人〉、〈識時〉、〈識物〉
  2. 卷二〈養生〉、〈養形〉、〈養炁〉、〈養心〉、〈養壽〉
  3. 卷三〈補內〉、〈補炁〉、〈補精〉、〈補益〉、〈補損〉
  4. 卷四〈真水火〉、〈真龍虎〉、〈真丹藥〉、〈真鉛汞〉、〈真陰陽〉
  5. 卷五〈煉法入道〉、〈煉形化炁〉、〈煉炁成神〉、〈煉神合道〉、〈煉道入聖〉

作者反對胎息導引、外丹燒煉、佈施供養,主張修道者應以養形為先,其次以補益精氣神為基,形全炁壯,再煉內丹以求長生升仙。其養形補益之術,必須符合天地陰陽運化之度,把握四時五行王相生克之時機。其內丹術以真鉛汞為大藥,真鉛即腎中真炁,真汞即自身之真精。使陰陽水火上下相濟而成金丹。內丹功成,則身外有身,超凡入聖。

參考資料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884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4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