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道教學院”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中國道教學院'''成立於1990年5月,設在北京白雲觀內。它是在中國道協所辦道教知識專修班和進修班的基礎上成立的。1961年,中...')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中國道教學院''' 成立於1990年5月,設在[[北京白雲觀]] 內。它 中國道 協所辦 道教 知識專修班 進修班 基礎上成立 。1961 年,中國道協 擬定 《培養道教知識 子計 大綱》 。1962年9月正式舉辦了第一期 「道教徒進修班」。 文化大革命 」而 止。1980 年中國道協召開了第三屆全國代表會議 。1982 年舉辦了第一期道教知識專修班(相當於中專水平)。 至1990 年,共舉辦「道教知識專修班」五期(其中一期為坤道班) 「道教知識進修班」(相當於大專水平)一期,共培養乾坤道 士206 人。中國道教學院 於1990 年成立 先後舉 了四屆專 班(其 中一 班),二屆進修班 此外 還舉辦了一期半年制高功班 兩期短期 道教 宮觀(地方 道協 負責 人讀 班。2002 年12月 為台灣 友舉辦了一期短期 習班。2003 年,中國道教學院 正式設 宮觀管理 專業大專 和道教研究生班 。大專 班學制 年,研究生班在大 專班 基礎上 再學三 年。 道教學院的學 自全國各 地道 宮觀
+
'''中國道教學院''' 位於[[北京白雲觀]] 一隅, 是中國 歷史上第一所全國性 教高等學府。從一九九零年成立至今,中國 道教 學院已培養了多名信仰、文化 品德兼備的道教人才,為中國各地 道教學院提供大量 宗教教學人才。
== 參考資料==
+
 
*[http://www.taoist.org.cn/webfront/webfront_viewContents.cgi?id=3860 中國道教 協會]
+
==誕生與發展==
 +
在二十世紀六十 代初期 中國道教界逐漸意識到培育道教人才的重要性。故於一九六一年的 中國道協 第二次代表會議中,會長[[陳攖寧]]提出了有關道教研究工作和培養道教知識份子的中心任務,並且 擬定《培養道教知識 子計 大綱》 ,與之相應的 「道教徒進修班」 亦在一年後正式展開 一改舊時師徒授受、口耳相傳的傳承辦法,中國道教教育引入了集體招生、集體教學和集體管理等嶄新的學校教學方式。然而, 文化大革命 的爆發,進修班只開始了短短數年就被迫中斷。直到一九七八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央政府一改文革時期的政治方針,落實一系列的宗教政策,為 國道教提供一個重新出發的機會,再一次制定培養道教人才計畫。一九八零 年中國道協召開了第三屆全國代表會議 。在中國道教學院成立之先,一九八二 年舉辦了第一期道教知識專修班(相當於中專水平)。 至一九九零 年,共舉辦「道教知識專修班」五期(其中一期為坤道班) 「道教知識進修班」(相當於大專水平)一期,共培養乾坤道 士二百零六 ,為全國的宮觀和道協組織提供一批又一批有著一定程度的道教學識和修持的道教新力量 因應時代的需求,繼專修班和進修班之後,中國道教協會又著手籌建 中國道教學院 ,並最終獲得國務院宗教事務局的批准,於一九九零 五月五日正式 成立
 +
<br>
 +
 
 +
==宗旨與理念==
 +
中國道教學院秉持著「在政府的領導下,堅持愛國愛教原則,根據國家憲法、法律和政策及道教教理教義進行教學」的宗旨 努力 學。務求達致「尊道貴德,學 並進」,為 國道教界培養出 批擁有較高道教學識、品德修養及有志 為道 教事業服務的年輕宗教教職人員 擔起聯繫信眾和訓練各地道教組織骨幹的責任 致使道教文化 傳統得以弘揚並傳承下去。
 +
<br>
 +
 
 +
 
 +
==學院架構==
 +
中國 道教 學院直接受中國 會所領導,實行院長 負責 制,並由副院長主持日常工作。學院行政組織可再細分為教務處、教研處、辦公室和圖 館,四個部門均向院長及副院長負責。
 +
<br>
 +
 
 +
 
 +
==學院課程==
 +
  中國道教學院根據中國道教發展的實際情況和《中國道教學院章程》 制定了《中國 院本科與研究生培養方案》。並於2000 後相繼推出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主張教學與修持相結合,以培養出一批能有系統地掌握道教知識 及具備一定道教經典闡釋能力的青年道教人才。
 +
<br>
 +
 
 +
 
 +
'''本科生教育─中國道教學院本科教育培養方案(試行)'''
 +
 
 +
中國道教學院 的本科生課程如一般大學一樣實行四年全日制教學,學生需每週上課三十小時,主要學習道教經義和持守道教傳統修持。同時,學院提倡課堂教學與自學相結合、理論聯繫實際和社會實踐等教學方針,務求令到一眾本科生能有著獨 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致使教育實效得以提高。至於課程內容方面,主要分為政治課、文化課、 專業 課、講座課和實踐課五個 課,當中除講座課外,其餘皆為必修課目。而為了讓本科生能有效地掌握道教知識,故政治課、文化課與 業課的上課時數分配仍以專業課為重,約佔七成的時間。
 +
 
 +
'''政治課''':時事政治、政策法規、愛國主義等。
 +
 
 +
'''文化課''':分為基礎課和傳統文化修養課兩部分,在傳統文化修養課內,學生可自行選擇想修讀之課程。
 +
#基礎課:古代漢語、寫作、英語、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中國通史、世界通史、宗教學概論、文獻學概論。
 +
#傳統文化修養課:書畫、音樂、琴學。
 +
'''專業課''':分為精講和泛講的部分。
 +
#精講部分:道教經典、經典導讀、道教易學、教理教義、道教歷史、道教神學、道教儀範、老莊思想概論、道教養生。
 +
#泛講部分:道教勸善書導讀、道教要經概述、道教哲學、道教文學、世界主要宗教、中醫基礎理論、儒家經典、佛教經典、基督教和天主教經典、伊斯蘭經典。
 +
'''講座課''':道教戒律、齋醮科儀概論與道教音樂、中國古建築基礎知識、詩詞格律基礎知識。
 +
 
 +
'''實踐課''':為每日必修項目,可分為動功、靜功和課誦三個部分。
 +
#動功:太極拳 八段錦
 +
#靜功:圜堂靜坐
 +
#課誦:玄門日誦早晚課
 +
<br>
 +
 
 +
'''研究生教育─中國 道教 學院2016年 研究生班 培養方案'''
 +
 
 +
現時中國道教學院所開辦的研究生教育是根據《2008年第二屆研究生 培養方案》所修改,課程 學制 定為三 全日制教學並以道教經史為研究方向。有別於本科生課程目標 ,研究生班 培養方案是有定向的為全國各道教院校培養宗教課教師,致使研究生於畢業後能擔起各院校的宗教課教學任務。故此,研究生教育 收生上亦較本科生教育嚴緊。道教徒必須有入道三年或以上的經驗,年齡需介乎23至35歲,擁有健康的身體,對道教信仰虔誠認真,以及具有國民教育 學本科學歷或已於各道教學院畢業。同時,還要獲得各道教學院的推薦和主管部門 同意,後 通過筆試和面試的考核,才能正式入讀研究生課程。在教 方面,研究生教育與本科生教育相比更為著重實踐。除了每週 十小時於課堂上學習教材分析、課堂管理、課堂觀察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知識外,學院更要求學生需以多於兩個月的時間來參與學院與其他地方 道教學院的 講座活動, 實習「教學助理」的角色。並且需要適時前往外 參與考察調研的活動,如赴港參加香港[[蓬瀛仙館]]與香港中文大學合辦的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及考察香港道教的學術研究和其發展等。務求通過實習經驗,提升研究生在教育研究和社會服務上的功能。而關於課程的安排,因研究生教育以研讀和闡釋 教經典文獻為主,故只有政治課、基礎課、專業課 講座課,內容包括有:
 +
 
 +
'''政治課''':時事政治、國情教育等。
 +
 
 +
'''基礎課''':英語、古代漢語、中國通史、世界通史、中國哲學概論、西方哲學概論。
 +
 
 +
'''專業課''':中國道教史、道教文獻、道教哲學、基本道經導讀、教理教義、道教養生、玄門規範、道教神學、道教易學
 +
 
 +
'''講座課'''
 +
<br>
 +
 
 +
 
 +
== 相關連結==
 +
*[http://www.zgdjxy.org.cn/index.php?m=& 中國道教 學院]
 +
 
 +
[[Category:道教學府]]

2017年6月18日 (日) 10:33的最新版本

中国道教学院位于北京白云观一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全国性道教高等学府。从一九九零年成立至今,中国道教学院已培养了多名信仰、文化和品德兼备的道教人才,为中国各地的道教学院提供大量的宗教教学人才。

诞生与发展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国道教界逐渐意识到培育道教人才的重要性。故于一九六一年的中国道协第二次代表会议中,会长陈撄宁提出了有关道教研究工作和培养道教知识份子的中心任务,并且拟定《培养道教知识份子计画大纲》,与之相应的“道教徒进修班”亦在一年后正式展开。一改旧时师徒授受、口耳相传的传承办法,中国道教教育引入了集体招生、集体教学和集体管理等崭新的学校教学方式。然而,因著文化大革命的爆发,进修班只开始了短短数年就被迫中断。直到一九七八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央政府一改文革时期的政治方针,落实一系列的宗教政策,为中国道教提供一个重新出发的机会,再一次制定培养道教人才计画。一九八零年中国道协召开了第三届全国代表会议。在中国道教学院成立之先,一九八二年举办了第一期道教知识专修班(相当于中专水平)。至一九九零年,共举办“道教知识专修班”五期(其中一期为坤道班)、“道教知识进修班”(相当于大专水平)一期,共培养乾坤道士二百零六人,为全国的宫观和道协组织提供一批又一批有著一定程度的道教学识和修持的道教新力量。因应时代的需求,继专修班和进修班之后,中国道教协会又著手筹建中国道教学院,并最终获得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的批准,于一九九零年五月五日正式成立。

宗旨与理念

中国道教学院秉持著“在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爱国爱教原则,根据国家宪法、法律和政策及道教教理教义进行教学”的宗旨,努力办学。务求达致“尊道贵德,学修并进”,为中国道教界培养出一批拥有较高道教学识、品德修养及有志为道教事业服务的年轻宗教教职人员。担起联系信众和训练各地道教组织骨干的责任,致使道教文化和传统得以弘扬并传承下去。


学院架构

中国道教学院直接受中国道教协会所领导,实行院长负责制,并由副院长主持日常工作。学院行政组织可再细分为教务处、教研处、办公室和图书馆,四个部门均向院长及副院长负责。


学院课程

中国道教学院根据中国道教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中国道教学院章程》,制定了《中国道教学院本科与研究生培养方案》。并于2000年后相继推出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主张教学与修持相结合,以培养出一批能有系统地掌握道教知识,及具备一定道教经典阐释能力的青年道教人才。


本科生教育─中国道教学院本科教育培养方案(试行)

中国道教学院的本科生课程如一般大学一样实行四年全日制教学,学生需每周上课三十小时,主要学习道教经义和持守道教传统修持。同时,学院提倡课堂教学与自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等教学方针,务求令到一众本科生能有著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致使教育实效得以提高。至于课程内容方面,主要分为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讲座课和实践课五个大课,当中除讲座课外,其馀皆为必修课目。而为了让本科生能有效地掌握道教知识,故政治课、文化课与专业课的上课时数分配仍以专业课为重,约占七成的时间。

政治课:时事政治、政策法规、爱国主义等。

文化课:分为基础课和传统文化修养课两部分,在传统文化修养课内,学生可自行选择想修读之课程。

  1. 基础课:古代汉语、写作、英语、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宗教学概论、文献学概论。
  2. 传统文化修养课:书画、音乐、琴学。

专业课:分为精讲和泛讲的部分。

  1. 精讲部分:道教经典、经典导读、道教易学、教理教义、道教历史、道教神学、道教仪范、老庄思想概论、道教养生。
  2. 泛讲部分:道教劝善书导读、道教要经概述、道教哲学、道教文学、世界主要宗教、中医基础理论、儒家经典、佛教经典、基督教和天主教经典、伊斯兰经典。

讲座课:道教戒律、斋醮科仪概论与道教音乐、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诗词格律基础知识。

实践课:为每日必修项目,可分为动功、静功和课诵三个部分。

  1. 动功:太极拳和八段锦
  2. 静功:圜堂静坐
  3. 课诵:玄门日诵早晚课


研究生教育─中国道教学院2016年研究生班培养方案

现时中国道教学院所开办的研究生教育是根据《2008年第二届研究生班培养方案》所修改,课程学制定为三年全日制教学并以道教经史为研究方向。有别于本科生课程目标,研究生班培养方案是有定向的为全国各道教院校培养宗教课教师,致使研究生于毕业后能担起各院校的宗教课教学任务。故此,研究生教育在收生上亦较本科生教育严紧。道教徒必须有入道三年或以上的经验,年龄需介乎23至35岁,拥有健康的身体,对道教信仰虔诚认真,以及具有国民教育大学本科学历或已于各道教学院毕业。同时,还要获得各道教学院的推荐和主管部门的同意,后再通过笔试和面试的考核,才能正式入读研究生课程。在教学方面,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相比更为著重实践。除了每周三十小时于课堂上学习教材分析、课堂管理、课堂观察和教育研究方法等知识外,学院更要求学生需以多于两个月的时间来参与学院与其他地方道教学院的教学讲座活动,来实习“教学助理”的角色。并且需要适时前往外地参与考察调研的活动,如赴港参加香港蓬瀛仙馆与香港中文大学合办的道教文化及管理暑期研修班,及考察香港道教的学术研究和其发展等。务求通过实习经验,提升研究生在教育研究和社会服务上的功能。而关于课程的安排,因研究生教育以研读和阐释道教经典文献为主,故只有政治课、基础课、专业课和讲座课,内容包括有:

政治课:时事政治、国情教育等。

基础课:英语、古代汉语、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中国哲学概论、西方哲学概论。

专业课:中国道教史、道教文献、道教哲学、基本道经导读、教理教义、道教养生、玄门规范、道教神学、道教易学。

讲座课


相关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