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微靈書紫文琅玕華丹神真上經”的版本间的差异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太微靈書紫文琅玕華丹神真上經''',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南朝。原為《[[太微靈書紫文上經]]》中一篇,後分出單行。《[[真誥]]》卷五稱 | + | {{dzindex |
+ | |書名=太微靈書紫文琅玕華丹神真上經 | ||
+ | |編著= | ||
+ | |卷數=一卷 | ||
+ | |正統道藏分類=洞真部方法類 | ||
+ | |正統道藏字號=果 | ||
+ | |涵芬樓本冊數=120 | ||
+ | |新文豐本冊數=7 | ||
+ | |三家本冊數=4 | ||
+ | |道藏提要編號=254 | ||
+ | |中華道藏分類=三洞真經洞真上清經 | ||
+ | |中華道藏冊數=1 | ||
+ | }} | ||
+ | ''' 《 太微靈書紫文琅玕華丹神真上經 》''',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南朝。原為《[[太微靈書紫文上經]]》中一篇,後分出單行。《[[真誥]]》卷五稱 「 仙道有琅殲華丹,服之化為飛龍。 」[[陶弘景]]注云 「 在《[[靈書紫文]]》中。 」 今《[[ 正統 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方法類。經文假託為太極左仙公 ([[葛玄]] ) 上啟金闕帝君而撰集,並傳付方諸青童君。內言煉製與服食[[外丹]]之法。其法以丹砂、雄黃、白石英、空青、紫石英、硝石、硫黃、雲母、胡粉、戎鹽、雌黃等十四種藥物配合搗制,入神泥釜中燒煉百日,收取釜上三十七色飛華,即成 「 琅玕華丹 」 。服用此丹可致頭生七色之氣,面有金華玉映,唾地化為飛龍, 「 千乘萬騎,飛行上清 」 。此丹成後若再煉百日,則成為 「 黃水月華丹 」 。飲食此丹可分形變化,浮游太空。黃水月華丹再煉百日,則成白水玉膏狀,中有明珠三枚,名曰 「 徊水玉精丹 」 。食明珠一枚則身生水火,唾氣成玉,化形為日, 「 天帝下迎,乘景上清 」 。又取黃水、徊水丹熬煉七沸,則成 「 水陽青映液 」 。飲之身有青光,口吐紫煙,飛升上清。又取琅玕丹一枚投於液中,加鉛汞,可煉成白銀;投入三枚則煉成紫金。是為早期道教煉服金丹黃白之術。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 | + | * 胡孚琛主編:《[[ 中華道教大辭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39頁。 | |
− | [[Category:道教經典]] | + | [[Category: 洞真部方法類]][[Category: 南北朝 道教經典]][[ Category: 上清派]] |
− | [[en: | + | [[en: Scripture of the Langgan Elixir]] |
2013年6月3日 (一) 16:48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太微靈書紫文琅玕華丹神真上經
編 著:
卷 數:一卷
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果字號
涵芬樓本第120冊
新文豐本第7冊
三家本第4冊
道藏提要:編號254
中華道藏:三洞真經洞真上清經
第1冊
|
《太微靈書紫文琅玕華丹神真上經》,早期上清派經典之一,約出於東晉南朝。原為《太微靈書紫文上經》中一篇,後分出單行。《真誥》卷五稱「仙道有琅殲華丹,服之化為飛龍。」陶弘景注云「在《靈書紫文》中。」今《正統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真部方法類。經文假託為太極左仙公(葛玄)上啟金闕帝君而撰集,並傳付方諸青童君。內言煉製與服食外丹之法。其法以丹砂、雄黃、白石英、空青、紫石英、硝石、硫黃、雲母、胡粉、戎鹽、雌黃等十四種藥物配合搗制,入神泥釜中燒煉百日,收取釜上三十七色飛華,即成「琅玕華丹」。服用此丹可致頭生七色之氣,面有金華玉映,唾地化為飛龍,「千乘萬騎,飛行上清」。此丹成後若再煉百日,則成為「黃水月華丹」。飲食此丹可分形變化,浮游太空。黃水月華丹再煉百日,則成白水玉膏狀,中有明珠三枚,名曰「徊水玉精丹」。食明珠一枚則身生水火,唾氣成玉,化形為日,「天帝下迎,乘景上清」。又取黃水、徊水丹熬煉七沸,則成「水陽青映液」。飲之身有青光,口吐紫煙,飛升上清。又取琅玕丹一枚投於液中,加鉛汞,可煉成白銀;投入三枚則煉成紫金。是為早期道教煉服金丹黃白之術。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