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境嘯詠”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3行: 第3行:
 
 「玄境嘯詠」,道教掌故之一。「嘯詠」是道教文學中一種獨特的歌詠形式。從起源來看,「嘯」本是一種發聲方法。唐代孫廣在《嘯旨》中指出,氣「激於舌而清謂之嘯」。作為一種發聲方式,嘯法是通過模擬動物以及其它許多自然聲而形成的。孫廣介紹了各種不同的模擬形式,諸如深溪虎嘯、高柳蟬嘯、大海之嘯等等數十種。孫廣認為,嘯法具有無與倫比的效用,甚至「感鬼神,至不死」。行嘯有十二種基本的方法,主要是從舌頭的運用位置與出氣的輕重緩急方面來區別的。根據諸多文獻記載可知,早在上古時期,「嘯」已經是一種頗為神奇的發聲方法。《山海經》記載,女神[[西王母]]「豹尾虎齒而善嘯」。後來道教典籍也多言及嘯法,許多女性神仙往往以嘯法而著稱。像《漢武帝內傳》描寫西王母命令屬下令官用的即是嘯法。至於《後漢書》等文獻中所記載的徐登、趙炳於溪邊比賽嘯法、令樹葉在水面上逆流而動的故事更為漢魏以來的文人所津津樂道。
 
 「玄境嘯詠」,道教掌故之一。「嘯詠」是道教文學中一種獨特的歌詠形式。從起源來看,「嘯」本是一種發聲方法。唐代孫廣在《嘯旨》中指出,氣「激於舌而清謂之嘯」。作為一種發聲方式,嘯法是通過模擬動物以及其它許多自然聲而形成的。孫廣介紹了各種不同的模擬形式,諸如深溪虎嘯、高柳蟬嘯、大海之嘯等等數十種。孫廣認為,嘯法具有無與倫比的效用,甚至「感鬼神,至不死」。行嘯有十二種基本的方法,主要是從舌頭的運用位置與出氣的輕重緩急方面來區別的。根據諸多文獻記載可知,早在上古時期,「嘯」已經是一種頗為神奇的發聲方法。《山海經》記載,女神[[西王母]]「豹尾虎齒而善嘯」。後來道教典籍也多言及嘯法,許多女性神仙往往以嘯法而著稱。像《漢武帝內傳》描寫西王母命令屬下令官用的即是嘯法。至於《後漢書》等文獻中所記載的徐登、趙炳於溪邊比賽嘯法、令樹葉在水面上逆流而動的故事更為漢魏以來的文人所津津樂道。
  
 隨著時間的推移,嘯法一方面成為道人的 禁咒 法術,另一方面則發展成為歌詠的手段。道教典籍常常描寫神仙人物在「玄境」之中進行嘯歌詠唱,如《[[真誥]]》等書有為數不少的神仙歌詠例子。在這種氛圍中,文人們也對嘯法頗感興趣,魏晉時期形成了行嘯熱潮,像「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都雅好嘯法。因此,嘯也就成為獨特的文學意象,頻頻在文人們的作品中出現,像郭璞的遊仙詩以及李白的神仙詠嘆詩皆以「嘯」為描寫對象,一些小說也極盡描寫之能事,將嘯法的神秘特徵表露無遺。總之,嘯法在道教文學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現象,它的背後包含了道教煉氣行術的奧妙。
+
 隨著時間的推移,嘯法一方面成為道人的[[ 禁咒]] 法術,另一方面則發展成為歌詠的手段。道教典籍常常描寫神仙人物在「玄境」之中進行嘯歌詠唱,如《[[真誥]]》等書有為數不少的神仙歌詠例子。在這種氛圍中,文人們也對嘯法頗感興趣,魏晉時期形成了行嘯熱潮,像「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都雅好嘯法。因此,嘯也就成為獨特的文學意象,頻頻在文人們的作品中出現,像郭璞的遊仙詩以及李白的神仙詠嘆詩皆以「嘯」為描寫對象,一些小說也極盡描寫之能事,將嘯法的神秘特徵表露無遺。總之,嘯法在道教文學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現象,它的背後包含了道教煉氣行術的奧妙。
  
 
[[Category:道教掌故]]
 
[[Category:道教掌故]]
 +
[[en:Free Singing in the Realm of Mystery]]

2016年1月5日 (二) 10:06的最新版本


道教文学
道教诗词
道诗 道词
道教散文
道教小说
道教戏曲
其他
楹联 掌故 童谣

“玄境啸咏”,道教掌故之一。“啸咏”是道教文学中一种独特的歌咏形式。从起源来看,“啸”本是一种发声方法。唐代孙广在《啸旨》中指出,气“激于舌而清谓之啸”。作为一种发声方式,啸法是通过模拟动物以及其它许多自然声而形成的。孙广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模拟形式,诸如深溪虎啸、高柳蝉啸、大海之啸等等数十种。孙广认为,啸法具有无与伦比的效用,甚至“感鬼神,至不死”。行啸有十二种基本的方法,主要是从舌头的运用位置与出气的轻重缓急方面来区别的。根据诸多文献记载可知,早在上古时期,“啸”已经是一种颇为神奇的发声方法。《山海经》记载,女神西王母“豹尾虎齿而善啸”。后来道教典籍也多言及啸法,许多女性神仙往往以啸法而著称。像《汉武帝内传》描写西王母命令属下令官用的即是啸法。至于《后汉书》等文献中所记载的徐登、赵炳于溪边比赛啸法、令树叶在水面上逆流而动的故事更为汉魏以来的文人所津津乐道。

随著时间的推移,啸法一方面成为道人的禁咒法术,另一方面则发展成为歌咏的手段。道教典籍常常描写神仙人物在“玄境”之中进行啸歌咏唱,如《真诰》等书有为数不少的神仙歌咏例子。在这种氛围中,文人们也对啸法颇感兴趣,魏晋时期形成了行啸热潮,像“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都雅好啸法。因此,啸也就成为独特的文学意象,频频在文人们的作品中出现,像郭璞的游仙诗以及李白的神仙咏叹诗皆以“啸”为描写对象,一些小说也极尽描写之能事,将啸法的神秘特征表露无遗。总之,啸法在道教文学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现象,它的背后包含了道教炼气行术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