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掌故”的版本间的差异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8行: | 第8行: | ||
== 相關條目 == | == 相關條目 == | ||
+ | *[[七朵金蓮]] | ||
*[[八仙過海]] | *[[八仙過海]] | ||
+ | *[[玄風慶會]] | ||
+ | *[[玄境嘯詠]] | ||
*[[玉兔搗藥]] | *[[玉兔搗藥]] | ||
− | *[[ | + | *[[ 甘水仙源]] |
− | *[[ | + | *[[ 老君開 天]] |
*[[吳剛伐桂]] | *[[吳剛伐桂]] | ||
− | *[[ | + | *[[ 吳猛孝母]] |
+ | *[[呂仙飛劍]] | ||
+ | *[[庖丁解牛]] | ||
+ | *[[拔宅飛昇]] | ||
+ | *[[金華衝碧]] | ||
+ | *[[青女釀雪]] | ||
+ | *[[笑捧蟠桃]] | ||
*[[終南捷徑]] | *[[終南捷徑]] | ||
+ | *[[脫胎換骨]] | ||
+ | *[[莊周夢蝶]] | ||
*[[麻姑搔癢]] | *[[麻姑搔癢]] | ||
− | *[[ | + | *[[ 壺天世界]] |
− | |||
− | |||
*[[朝三暮四]] | *[[朝三暮四]] | ||
*[[紫氣東來]] | *[[紫氣東來]] | ||
+ | *[[黃帝遺珠]] | ||
+ | *[[黃粱夢覺]] | ||
+ | *[[滄海桑田]] | ||
+ | *[[群仙慶壽]] | ||
*[[嫦娥奔月]] | *[[嫦娥奔月]] | ||
*[[誤入桃源]] | *[[誤入桃源]] | ||
− | *[[ | + | *[[ 雞犬昇 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ategory:道教掌故]] | [[Category:道教掌故]] | ||
+ | [[en:Daoist literary Anecdotes]] |
2009年6月19日 (五) 09:52的最新版本
道教文學 |
道教詩詞 |
道詩 道詞 |
道教散文 |
道教小說 |
道教戲曲 |
其他 |
楹聯 掌故 童謠 |
歷史上將國家的舊制舊例稱作「掌故」,後來氾指一國的典章制度或鄉里人物等故實。道教掌故即在道門中被廣泛認可的制度或故事。
道教掌故相當之多,從組織體制到歸依禮儀,從修持法門到神仙故事,都留下了各種各樣的可以憑依的東西,可見道教掌故涉及面相當之大;不過,從體式上看,人們往往將那些流傳久遠廣為傳頌的神仙道人故事以及出於布道活動而形成的事件、禮儀、法度當作道教掌故。例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人得道,雞犬昇天」等等。此等掌故以形象的語言描述了事件的特徵,其藝術形象生動而穩定;另外,像「八十一化」以及「脫胎換骨」之類則反映了傳道的過程或者象徵修道的效果。
道教掌故是道教文化精神的積澱,它以藝術化的形式和洗煉的文學語言表現道教的思想追求,象徵道教信念,故而其結構穩定,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