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三山國王”的版本间的差异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template:道教神仙}}
 
{{template:道教神仙}}
 
==來歷==
 
==來歷==
 三山指的是廣東潮州地區的獨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國王就是廣東潮州地區的地方保護神。據清同治三年的《廣東通志》稱,獨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對峙,「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稱昆季,受命於天鎮三山,託靈於王峰之界石,廟食一方」。鄉民遂於巾山之麓置祠合祭,水旱疾疫,有禱必應。宋太祖趙匡胤開基以後,劉鋹拒命,王師南討,潮守侍監王某訴於神,天果然雷電以風,助王師之討伐,劉鋹兵敗,南海以平。宋太宗征太原時,在城下見金甲神三人,操戈駛馬,沖鋒在前。凱旋後,觀三金甲神在城上。人以潮州三山神奏告太宗。宋太宗即詔封明山神為清化盛德報國王,巾山神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神為惠威宏應豐國王。賜廟額為「明貺」。歲時合祭。
+
 三山指的是廣東潮州地區的獨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國王就是廣東潮州地區的地方保護神。據清同治三年的《廣東通志》稱,獨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對峙,「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稱昆季,受命於天鎮三山,託靈於王峰之界石,廟食一方」。鄉民遂於巾山之麓置祠合祭,水旱疾疫,有禱必應。宋太祖趙匡胤開基以後,劉鋹拒命,王師南討,潮守侍監王某訴於神,天果然雷電以風,助王師之討伐,劉鋹兵敗,南海以平。宋太宗征太原時,在城下見金甲神三人,操戈駛馬,沖鋒在前。凱旋後,觀三金甲神在城上。人以潮州三山神奏告太宗。宋太宗即詔封明山神為 清化盛德報國王 ,巾山神為 助政明肅寧國王 ,獨山神為 惠威宏應豐國王 。賜廟額為「明貺」。歲時合祭 。元代潮州及梅、惠二州,到處有三山國王廟。三山國王是保護廣東潮州地區民衆的神靈,有關他們的民間傳說以協助地方除害禳疾、化解水旱和刀兵之災爲最
  
 
 另據《潮州府志》,三山國王之事跡略異。府志稱,宋代末年,恭帝被北擄去。文天祥立端帝於福州,改元景炎。元兵壓境時,張世杰奉帝南奔潮州,至揭陽縣境,又被圍。情勢危急之中,忽見天氣驟變,風雷晝晦,有兵馬三支,從三面山中,由三位將軍率領,衝殺而出,驅退元兵,斯圍即解。帝與眾臣正欲向三支兵馬致謝,兵馬迅速按原路退去,頃刻間不見蹤影。風雷過後,細視周圍,三面環山,一為綠樹蒼蒼,一為白石峨峨,一為土色赭赭。於是封三山為三山國王。邑人立廟祀王,所塑神像則一為青面,一為白臉,一為赭顏。此三山即為獨山、巾山和明山。
 
 另據《潮州府志》,三山國王之事跡略異。府志稱,宋代末年,恭帝被北擄去。文天祥立端帝於福州,改元景炎。元兵壓境時,張世杰奉帝南奔潮州,至揭陽縣境,又被圍。情勢危急之中,忽見天氣驟變,風雷晝晦,有兵馬三支,從三面山中,由三位將軍率領,衝殺而出,驅退元兵,斯圍即解。帝與眾臣正欲向三支兵馬致謝,兵馬迅速按原路退去,頃刻間不見蹤影。風雷過後,細視周圍,三面環山,一為綠樹蒼蒼,一為白石峨峨,一為土色赭赭。於是封三山為三山國王。邑人立廟祀王,所塑神像則一為青面,一為白臉,一為赭顏。此三山即為獨山、巾山和明山。
第9行: 第9行: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廣東通志》
+
# 清‧同治 《廣東通志》 ,卷一百四十八,同治三年(1864年)重刊本。
 
#《潮州府志》
 
#《潮州府志》
 
[[en:The King of the Three Mountains]]
 
[[en:The King of the Three Mountains]]

2015年12月23日 (三) 13:19的最新版本

来历

三山指的是广东潮州地区的独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国王就是广东潮州地区的地方保护神。据清同治三年的《广东通志》称,独山、巾山和明山三山对峙,“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王峰之界石,庙食一方”。乡民遂于巾山之麓置祠合祭,水旱疾疫,有祷必应。宋太祖赵匡胤开基以后,刘𬬮拒命,王师南讨,潮守侍监王某诉于神,天果然雷电以风,助王师之讨伐,刘𬬮兵败,南海以平。宋太宗征太原时,在城下见金甲神三人,操戈驶马,冲锋在前。凯旋后,观三金甲神在城上。人以潮州三山神奏告太宗。宋太宗即诏封明山神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神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神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为“明贶”。岁时合祭。元代潮州及梅、惠二州,到处有三山国王庙。三山国王是保护广东潮州地区民众的神灵,有关他们的民间传说以协助地方除害禳疾、化解水旱和刀兵之灾为最。

另据《潮州府志》,三山国王之事迹略异。府志称,宋代末年,恭帝被北掳去。文天祥立端帝于福州,改元景炎。元兵压境时,张世杰奉帝南奔潮州,至揭阳县境,又被围。情势危急之中,忽见天气骤变,风雷昼晦,有兵马三支,从三面山中,由三位将军率领,冲杀而出,驱退元兵,斯围即解。帝与众臣正欲向三支兵马致谢,兵马迅速按原路退去,顷刻间不见踪影。风雷过后,细视周围,三面环山,一为绿树苍苍,一为白石峨峨,一为土色赭赭。于是封三山为三山国王。邑人立庙祀王,所塑神像则一为青面,一为白脸,一为赭颜。此三山即为独山、巾山和明山。

神迹和奉祀

三山国王,在民间传说很多,屡有显灵,都是以协助地方除害禳疾,化解水旱和刀兵之灾为最。因此,三山国王是保护广东潮州地区民众的神明。三山国王之三王,各有神诞之日。独山惠威宏应丰国王是三月十六日;巾山助政明肃宁国王是二月二十八日;明山清化盛德报国王是三月二十四日。每逢三山国王神诞之日,福建潮州地区以及台湾和东南亚地区的潮州人士多进庙奉祀三山国王。

参考资料

  1. 清‧同治《广东通志》,卷一百四十八,同治三年(1864年)重刊本。
  2. 《潮州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