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想爾注”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老子想爾注》,一名《老君道德經想爾訓》,是早期道教的主要著作。東漢末年, | + | 《老子想爾注》,一名《老君道德經想爾訓》,是早期道教的主要著作。東漢末年, 天師 道以《 老子 五千文》為主要經典,《想爾注》便是 天師 道祭酒宣講《[[老子]]》的注釋本,但此注早佚。清末於敦煌莫高窟發現六朝寫本《老子道經想爾注》殘卷,現藏大英博物館。《想爾注》作者,或說[[張道陵]],或說[[張魯]],或說「想爾」為仙人名。此書內容多與《[[ 太平經]]》相合,吸取了後者的宗教思想與社會政治觀,也有河上公解釋《老子》的觀點,是研究 天師 道最原始、最寶貴的材料。今人饒宗頤著《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為研究該書提供了便利。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第10行: | 第10行: | ||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342至344頁。 |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342至344頁。 | ||
− | [[Category:道 | + | [[Category: 天師 道]] |
[[en:Xiang'er's Commentary on Laozi]] | [[en:Xiang'er's Commentary on Laozi]] |
2013年12月9日 (一) 15:56的最新版本
《老子想爾注》,一名《老君道德經想爾訓》,是早期道教的主要著作。東漢末年,天師道以《老子五千文》為主要經典,《想爾注》便是天師道祭酒宣講《老子》的注釋本,但此注早佚。清末於敦煌莫高窟發現六朝寫本《老子道經想爾注》殘卷,現藏大英博物館。《想爾注》作者,或說張道陵,或說張魯,或說「想爾」為仙人名。此書內容多與《太平經》相合,吸取了後者的宗教思想與社會政治觀,也有河上公解釋《老子》的觀點,是研究天師道最原始、最寶貴的材料。今人饒宗頤著《老子想爾注校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為研究該書提供了便利。
參考資料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445頁。
-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37至41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卷,第181至192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81至82頁。
- 牟鐘鑒等:《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中編,第393至400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15頁。
-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342至3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