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template:道教神仙}} ==來歷== 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吳真君,即吳本。吳本,字華基,號雲東,祖居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之白礁鄉。父名吳通,...)
 
 
(未显示另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template:道教神仙}}
 
{{template:道教神仙}}
 
==來歷==
 
==來歷==
 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吳真君,即吳 。吳 ,字華基,號雲東,祖居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之白礁鄉。父名吳通,母黃氏。吳本出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據傳,吳本出生時,其母曾在恍惚中見神人護童子到房門說:「這是紫微星」。吳本幼年時穎悟絕倫,夙具道性。稍長,博通天文地理、禮樂諸書,尤其擅長醫術。十七歲時,遍遊名山,遇異人泛槎,邀請登舟,上[[崑崙]],進見[[西王母]],授以濟世神方及驅邪術。回家後,悟道精修,不茹葷,不納室,由貢舉官至御史。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二日,吳本羽化於漳州白礁,乘鶴昇天。宋高宗紹興年間頒詔立廟於白礁和青礁。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賜號大道真人。明太祖時,敕封為昊天御史醫靈真君。明洪熙元年(1425年)加封為慈濟醫靈妙道真君 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
 保生大帝,又稱大道公、吳真君,即吳 。吳 ,字華基,號雲東,祖居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之白礁鄉。父名吳通,母黃氏。吳本出生於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據傳,吳本出生時,其母曾在恍惚中見神人護童子到房門說:「這是紫微星」。吳本幼年時穎悟絕倫,夙具道性。稍長,博通天文地理、禮樂諸書,尤其擅長醫術。十七歲時,遍遊名山,遇異人泛槎,邀請登舟,上[[崑崙]],進見[[西王母]],授以濟世神方及驅邪術。回家後,悟道精修,不茹葷,不納室,由貢舉官至御史。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二日,吳本羽化於漳州白礁,乘鶴昇天。宋高宗紹興年間頒詔立廟於白礁和青礁。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賜號大道真人。明太祖時,敕封為昊天御史醫靈真君。明洪熙元年(1425年)加封為慈濟醫靈妙道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
  
 
==神跡和奉祀==
 
==神跡和奉祀==
第11行: 第11行:
 
#《福建通志》
 
#《福建通志》
 
#《閩書》
 
#《閩書》
 +
[[en:The Great Life-Protecting Emperor]]

2016年1月4日 (一) 14:36的最新版本


道教神仙
神仙学说
神仙的特点 成仙的基础
修仙的途径 神仙的等级
先天尊神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
四御 土皇
西王母 雷祖
星君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斗姆 六十甲子神
山川河海及雷部诸神
东岳大帝 碧霞元君
雷部五元帅 雷公电母
龙王 雨师 风伯
土地神及地方保护神
城隍 门神
土地 灶神
财神和福禄寿星
财神
福禄寿星
冥司神灵
酆都大帝 十殿阎王
得道仙真
观音 八仙 妈祖
关帝 吕祖 王灵官
临水夫人 三茅真君
保生大帝 开漳圣王 三山国王

来历

保生大帝,又称大道公、吴真君,即吴夲。吴夲,字华基,号云东,祖居福建泉州府同安县之白礁乡。父名吴通,母黄氏。吴本出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三月十五日。据传,吴本出生时,其母曾在恍惚中见神人护童子到房门说:“这是紫微星”。吴本幼年时颖悟绝伦,夙具道性。稍长,博通天文地理、礼乐诸书,尤其擅长医术。十七岁时,遍游名山,遇异人泛槎,邀请登舟,上昆仑,进见西王母,授以济世神方及驱邪术。回家后,悟道精修,不茹荤,不纳室,由贡举官至御史。景佑三年(1036年)五月二日,吴本羽化于漳州白礁,乘鹤升天。宋高宗绍兴年间颁诏立庙于白礁和青礁。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赐号大道真人。明太祖时,敕封为昊天御史医灵真君。明洪熙元年(1425年)加封为慈济医灵妙道真君万寿无极保生大帝。

神迹和奉祀

保生大帝独契玄机妙道,深明三五飞步之法,以刀圭符法,救济世人。宋仁宗明道年间(1032-1033年),漳泉旱荒,民艰于食。保生大帝即广施法力,运粮济急。越年,漳泉一带,又起瘴疟,魔怪为害。保生大帝即召神兵,祛厉鬼,符咒兼施,民赖痊安。吴本之主要神迹是除瘴医病的神医。清同治《福建通志》称吴本:“业医活人,按病与药,如矢破的。或吸气嘘水以饮病者,虽沉痼奇怪叵晓之状,亦就痊愈”。《闽书》中还记载,明永乐中(1403-1424年)文皇后患乳疾,梦道人献方,牵红丝线缠乳上,灸之,乳疾顿消。遣使访之,始知乃吴本试药,即敕封吴本保生大帝之名号以及龙袍一袭。吴本退隐行医,时有神异,民赖痊安。因此,福建南部泉州一带、台湾省北部以及东南亚地区泉州人士集中居住的地方,多建有奉祀保生大帝的庙观或殿堂。

每年的三月十五日保生大帝神诞之日,闽南籍人士都要奉祀大道公,以祈求身体健康,无病消灾。

参考资料

  1. 《福建通志》
  2. 《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