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大帝”的版本间的差异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地官)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3行: | 第3行: | ||
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 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 ||
− | ==天官 | + | ==天官== |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 ||
− | ==地官 | + | ==地官== |
− |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 + |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宋吳自牧《夢粱録》卷四〈解制日〉載:七月十五日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諸宮觀設普度醮,與士庶祭拔宗親 。 |
− | ==水官 | + | ==水官== |
− | 水官 | + | 水官 又稱「 下元三品 五氣水官 解厄 洞陰帝君」。據《搜神記》卷一〈下元三品大帝〉載:下元三品五氣 水官洞陰大帝, 乃洞元 風澤之 炁、 晨 潔 之精 ,駐金靈長樂之宮 ,總主 九江 水 帝、四瀆神君、十二溪真三河四海神君;每至十月十五日下元日,水官將會考察大千世界之內、十方國土之 中 ,上至 諸大神仙 升臨之籍,星宿照臨國土分野之薄,中至人品孝限之期,下至魚龍變化飛走潛動生化之期,並俟水官集聖之日錄奏,分別隨生改形、隨福受報、隨劫轉輪、隨業生死 。 又據《因緣經》載: 十月十五日, 下元宮主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此日同到 人間,校戒罪福 。《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將三官與“三清境”結合,其中的〈三元品誡經說〉載: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 , 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宮號湯穀洞泉官,一曰青華方諸宮,總主水帝湯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三官燈儀]]》則載水官的功能言:「下元解厄,金闕洞陰大帝水帝,清冷之神,驅雷逐電,海晏河清,隸屬玉清境,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 。 」 |
==奉祀== | ==奉祀== | ||
第21行: | 第21行: | ||
#《中國道教》(四卷本,第三卷) | #《中國道教》(四卷本,第三卷) | ||
[[Category:道教神仙]] | [[Category:道教神仙]] | ||
+ | [[en:The Three Great Emperor-Officials]] |
2015年12月24日 (四) 09:35的最新版本
道教神仙 |
神仙學說 |
神仙的特點 成仙的基礎 修仙的途徑 神仙的等級 |
先天尊神 |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 四御 土皇 西王母 雷祖 |
星君 |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靈二十八宿 斗姆 六十甲子神 |
山川河海及雷部諸神 |
東嶽大帝 碧霞元君 雷部五元帥 雷公電母 龍王 雨師 風伯 |
土地神及地方保護神 |
城隍 門神 土地 灶神 |
財神和福祿壽星 |
財神 福祿壽星 |
冥司神靈 |
酆都大帝 十殿閻王 |
得道仙真 |
觀音 八仙 媽祖 關帝 呂祖 王靈官 臨水夫人 三茅真君 保生大帝 開漳聖王 三山國王 |
由來
三官大帝指的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宋吳自牧《夢粱録》卷四〈解制日〉載:七月十五日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諸宮觀設普度醮,與士庶祭拔宗親。
水官
水官又稱「下元三品五氣水官解厄洞陰帝君」。據《搜神記》卷一〈下元三品大帝〉載:下元三品五氣水官洞陰大帝,乃洞元風澤之炁、晨潔之精,駐金靈長樂之宮,總主九江水帝、四瀆神君、十二溪真三河四海神君;每至十月十五日下元日,水官將會考察大千世界之內、十方國土之中,上至諸大神仙升臨之籍,星宿照臨國土分野之薄,中至人品孝限之期,下至魚龍變化飛走潛動生化之期,並俟水官集聖之日錄奏,分別隨生改形、隨福受報、隨劫轉輪、隨業生死。又據《因緣經》載: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此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將三官與“三清境”結合,其中的〈三元品誡經說〉載: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宮號湯穀洞泉官,一曰青華方諸宮,總主水帝湯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三官燈儀》則載水官的功能言:「下元解厄,金闕洞陰大帝水帝,清冷之神,驅雷逐電,海晏河清,隸屬玉清境,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
奉祀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金籙、黃籙道場,以祈福消災。
參考資料
- 《三國志、張魯傳》
- 《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
- 《三元品誡經》
- 《中國道教》(四卷本,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