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炮炙論”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雷公炮炙論》'''中國古代藥物學著作,南朝宋雷斅約撰於五世紀,三卷。此書為我國最早的中藥炮製學專著,記述製藥學...”)
 
 
第1行: 第1行:
'''《雷公炮炙論》'''中國古代藥物學著作,南朝宋雷斅約撰於五世紀,三卷。此書為我國最早的中藥炮製學專著,記述製藥學基本知識以及十七種藥物炮製加工方法。原載藥物三百餘種,每種藥皆先述藥材性狀及其與易混品種之區別要點,別其真偽優劣,是中藥鑒定學之重要文獻。書中稱製藥為修事、修治、修合等,記述淨選、粉碎、切制、乾燥、水制、火制、加輔料制等法,對淨選藥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詳細論述,如當歸分頭、身、尾,遠志、麥冬去心等。此書原本已佚,其佚文多存於《證類本草》中,據統計多達二百四十餘條。明代多種本草書中均附入此書佚文,以「雷公炮製」冠於書名之首,如《雷公炮製藥性解》、《新刊雷公炮製便覽》等,但此類書均非《雷公炮炙論》輯佚本,僅收部分佚文而已。清末張驥所輯《雷公炮炙論》為此書最早輯佚本,收錄佚文一百八十餘條。現代中醫文獻學家尚志鈞所輯《雷公炮炙論》,計收載原書藥物二百八十八種,校注詳盡,書後附研究論文數篇,代表了當代《雷公炮炙論》輯佚、研究的最高水準。
+
'''《雷公炮炙論》''' 中國古代藥物學著作,南朝宋雷斅約撰於五世紀,三卷。此書為我國最早的中藥炮製學專著,記述製藥學基本知識以及十七種藥物炮製加工方法。原載藥物三百餘種,每種藥皆先述藥材性狀及其與易混品種之區別要點,別其真偽優劣,是中藥鑒定學之重要文獻。書中稱製藥為修事、修治、修合等,記述淨選、粉碎、切制、乾燥、水制、火制、加輔料制等法,對淨選藥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詳細論述,如當歸分頭、身、尾,遠志、麥冬去心等。此書原本已佚,其佚文多存於《證類本草》中,據統計多達二百四十餘條。明代多種本草書中均附入此書佚文,以「雷公炮製」冠於書名之首,如《雷公炮製藥性解》、《新刊雷公炮製便覽》等,但此類書均非《雷公炮炙論》輯佚本,僅收部分佚文而已。清末張驥所輯《雷公炮炙論》為此書最早輯佚本,收錄佚文一百八十餘條。現代中醫文獻學家尚志鈞所輯《雷公炮炙論》,計收載原書藥物二百八十八種,校注詳盡,書後附研究論文數篇,代表了當代《雷公炮炙論》輯佚、研究的最高水準。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證類本草》,《四庫全書》本。
 
#《證類本草》,《四庫全書》本。
 
# 中國歷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 中國歷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2016年10月9日 (日) 23:03的最新版本

《雷公炮炙论》,中国古代药物学著作,南朝宋雷𢽾约撰于五世纪,三卷。此书为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学专著,记述制药学基本知识以及十七种药物炮制加工方法。原载药物三百馀种,每种药皆先述药材性状及其与易混品种之区别要点,别其真伪优劣,是中药鉴定学之重要文献。书中称制药为修事、修治、修合等,记述净选、粉碎、切制、干燥、水制、火制、加辅料制等法,对净选药材的特殊要求亦有详细论述,如当归分头、身、尾,远志、麦冬去心等。此书原本已佚,其佚文多存于《证类本草》中,据统计多达二百四十馀条。明代多种本草书中均附入此书佚文,以“雷公炮制”冠于书名之首,如《雷公炮制药性解》、《新刊雷公炮制便览》等,但此类书均非《雷公炮炙论》辑佚本,仅收部分佚文而已。清末张骥所辑《雷公炮炙论》为此书最早辑佚本,收录佚文一百八十馀条。现代中医文献学家尚志钧所辑《雷公炮炙论》,计收载原书药物二百八十八种,校注详尽,书后附研究论文数篇,代表了当代《雷公炮炙论》辑佚、研究的最高水准。

参考文献

  1. 《证类本草》,《四库全书》本。
  2. 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