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會要”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唐會要''',有關唐代典章制度的專著,北宋王溥撰,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斷代典制體史籍。唐德宗時,蘇冕撰成《會要》40卷...”)
 
 
第1行: 第1行:
'''唐會要''',有關唐代典章制度的專著,北宋王溥撰,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斷代典制體史籍。唐德宗時,蘇冕撰成《會要》40卷,記唐初至代宗時的典故。宣宗時,崔鉉等人撰寫《續會要》40卷,記德宗至武宗時的故事。王溥採擇唐宣宗以後故事加以續補,撰成《唐會要》,於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正月進呈。全書100卷,514條目,在不少條目下又有「雜錄」,列入與該條目有關聯又不便另立條目的史事。本書專門記錄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典章制度及其沿革,與《通典》有許多相似之處,於唐代制度記載較為詳備,宣宗前的內容較豐富,宣宗以後因編者無所因循,加之唐末歷史資料散佚,故所述較為簡略。書中所記史事有不少為《新唐書》、《舊唐書》和《通典》未載的史實,因《大唐起居注》、《堧唐實錄》均已亡佚,部分內容多靠此書保存。此書至清代僅存傳抄本,錯誤頗多。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時,以木活字排印。所據舊抄本原缺卷七、八、九、十卷,後人以《舊唐書》、《冊府元龜》、《開元禮》諸書中有關資料輯補。原條目卷七〈封禪〉、卷八〈郊議〉,今卷八補輯的也是〈封禪〉,與所標條目不相應。
+
''' 唐會要 ''',有關唐代典章制度的專著,北宋王溥撰,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斷代典制體史籍。唐德宗時,蘇冕撰成《會要》40卷,記唐初至代宗時的典故。宣宗時,崔鉉等人撰寫《續會要》40卷,記德宗至武宗時的故事。王溥採擇唐宣宗以後故事加以續補,撰成《唐會要》,於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正月進呈。全書100卷,514條目,在不少條目下又有「雜錄」,列入與該條目有關聯又不便另立條目的史事。本書專門記錄唐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典章制度及其沿革,與《通典》有許多相似之處,於唐代制度記載較為詳備,宣宗前的內容較豐富,宣宗以後因編者無所因循,加之唐末歷史資料散佚,故所述較為簡略。書中所記史事有不少為《新唐書》、《舊唐書》和《通典》未載的史實,因《大唐起居注》、《堧唐實錄》均已亡佚,部分內容多靠此書保存。此書至清代僅存傳抄本,錯誤頗多。乾隆年間編《四庫全書》時,以木活字排印。所據舊抄本原缺卷七、八、九、十卷,後人以《舊唐書》、《冊府元龜》、《開元禮》諸書中有關資料輯補。原條目卷七〈封禪〉、卷八〈郊議〉,今卷八補輯的也是〈封禪〉,與所標條目不相應。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國歷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中國歷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唐會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唐會要》(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

2015年11月25日 (三) 09:05的最新版本

《唐会要》,有关唐代典章制度的专著,北宋王溥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断代典制体史籍。唐德宗时,苏冕撰成《会要》40卷,记唐初至代宗时的典故。宣宗时,崔铉等人撰写《续会要》40卷,记德宗至武宗时的故事。王溥采择唐宣宗以后故事加以续补,撰成《唐会要》,于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正月进呈。全书100卷,514条目,在不少条目下又有“杂录”,列入与该条目有关联又不便另立条目的史事。本书专门记录唐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典章制度及其沿革,与《通典》有许多相似之处,于唐代制度记载较为详备,宣宗前的内容较丰富,宣宗以后因编者无所因循,加之唐末历史资料散佚,故所述较为简略。书中所记史事有不少为《新唐书》、《旧唐书》和《通典》未载的史实,因《大唐起居注》、《堧唐实录》均已亡佚,部分内容多靠此书保存。此书至清代仅存传抄本,错误颇多。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时,以木活字排印。所据旧抄本原缺卷七、八、九、十卷,后人以《旧唐书》、《册府元龟》、《开元礼》诸书中有关资料辑补。原条目卷七〈封禅〉、卷八〈郊议〉,今卷八补辑的也是〈封禅〉,与所标条目不相应。

参考文献

  1. 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2. 《唐会要》(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