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十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修真十書》,編者不詳。道教經書集。六十卷。集隋、唐和宋代數十種著作,多為內丹氣功類。 計有:《白先生金丹火候圖》、《...)
 
 
(未显示2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修真十書 ,編者不詳。 道教經 。六十卷。 集隋、唐和宋代數 十種著作 多為[[內 ]] 及[[ 氣功]]
+
{{dzindex
 
+
|書名=修真十書         
計有: 白先生金丹火候圖》、《金丹捷徑 指玄 圖》、葉和叔《金丹捷徑》、《金丹論》、《修真論》、石泰《還源 篇》 、翠虛真人《庭經》、《陰符髓》、《修仙辨惑論》、《谷神不死論》、《陰陽升降論》、《 房法語》、 張伯端 《金丹四百字並序》 、白玉蟾 《謝張紫陽書》 《謝仙師寄書詞》、《丹訣歌》 、薛道光 《丹髓歌》 、西山先生《 衛生歌並序 蕭廷芝《 無極圖說 橐龠歌 、《金液還 論》 《金丹問答》 《樂道歌》 施肩吾 鍾呂傳道集 張伯端《悟真篇》等。
+
|編著=
 
+
|卷數=六十卷
研究隋唐到 教氣 、內丹、養生學說的重 文獻 。收入《[[ 正統道藏]]》 洞真部方法類
+
|正統道藏分類=洞真部方法類
 
+
|正統道藏字號=珍─重
 +
|涵芬樓本冊數=122-131
 +
|新文豐本冊數=7
 +
|三家本冊數=4
 +
|道藏提要編號=262
 +
|中華道藏分類=四輔真經太清金丹經
 +
|中華道藏冊數=19
 +
}}
 +
''' 修真十書''' ,編者不詳。 約成 於宋末元初 。六十卷 ,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此書為匯輯道教內丹著作的大叢書,全書由十部專著或雜著組成,總計約有六 丹書。所收 著作 多為 兩宋鐘呂金 派南宗道士之作,亦有唐人所撰修真煉養之書,以 金末[[ 全真派]] 道士著作 其書目及內容如下:
 +
*第一書 [[雜著 指玄篇]] 八卷,收錄內 煉養著作十二種,其作者有[[ 張伯端]] [[ 白玉蟾]] [[石泰]] [[ 薛道光]]、陳楠 、西山先生 等人。
 +
*第二書 [[金丹大成集]] 五卷,南宋[[ 蕭廷芝]]撰,有內丹詩文數篇。
 +
*第三書 [[鍾呂傳道集]] 三卷,唐宋五代道士[[施肩吾]]傳,內載[[鐘離權]]授[[呂洞賓]]丹法。
 +
*第四書 [[雜著捷徑]] 五卷,收錄內 煉養著作十餘種,其作者有[[煙蘿子]] [[曾糙]] [[陳楠]] 林屋逸人等。
 +
*第五書 [[悟真篇]] 五卷, 張伯端 撰。此版本為 [[ 悟真篇 注釋]] 本,收錄[[葉士表]]、[[袁公輔]]、[[無名子]] 人的注解
 +
*第六書《[[玉隆集]]》六卷。
 +
*第七書《[[上清集]]》八卷。
 +
*第八書《[[武夷集]]》八卷,皆 白玉蟾撰,收入白氏散文數十篇,詩詞二百餘首。
 +
*第九書《[[盤山語錄]]》一卷,金末元初道士[[王志謹]]撰,言全真 道功 行修持之 要。
 +
*第十書為《[[黃庭經]]》圖注, 收入 唐人[[胡愔]] 《[[ 黃庭內景五臟六腑圖]]》一卷,以及[[梁丘子]]《[[黃庭內景玉經注]]》三卷、《[[黃庭外景玉經注]]》 三卷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925頁。
+
* 胡孚琛主編:《[[ 中華道教大辭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84頁。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160至162頁。
+
[[Category: 洞真部方法類]][[Category: 內丹]]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84頁。
+
[[en: Ten Books 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True Nature]]
[[Category: 道教經典]]
 

2013年9月19日 (四) 16:49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修真十書
編  著:
卷  數:六十卷
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珍─重字號
涵芬樓本第122-131冊
新文豐本第7冊
三家本第4冊
道藏提要:編號262
中華道藏:四輔真經太清金丹經
第19冊
 

修真十書,編者不詳。約成書於宋末元初。六十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此書為匯輯道教內丹著作的大叢書,全書由十部專著或雜著組成,總計約有六十餘種丹書。所收著作大多為兩宋鐘呂金丹派南宗道士之作,亦有唐人所撰修真煉養之書,以及金末全真派道士著作。其書目及內容如下: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