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腦山帝主廟”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未显示2个用户的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五腦山位於湖北省麻城市。山上有座帝主廟,歷來是道教活動場所。該廟始建於北宋,大修於明代嘉靖年間。歷經滄桑,屢廢屢興。現存建築系清代嘉慶丙辰年(1796年)重修。主要建築有一亭(靜心亭)、二門(一天門、二天門)、三宮(紫微宮、玉清宮、威靈宮)、四殿(拜殿、帝主殿、祖師殿、娘娘殿)。另有齋堂、涼亭、道舍等。佔地約20畝。周圍山環霧繞,環境清幽。
 
 五腦山位於湖北省麻城市。山上有座帝主廟,歷來是道教活動場所。該廟始建於北宋,大修於明代嘉靖年間。歷經滄桑,屢廢屢興。現存建築系清代嘉慶丙辰年(1796年)重修。主要建築有一亭(靜心亭)、二門(一天門、二天門)、三宮(紫微宮、玉清宮、威靈宮)、四殿(拜殿、帝主殿、祖師殿、娘娘殿)。另有齋堂、涼亭、道舍等。佔地約20畝。周圍山環霧繞,環境清幽。
  
 該廟所奉之帝主,為紫微侯張七。據傳,[[ 張七]] 是三國時西蜀車騎將軍[[張飛]]轉世。山志載:張七於宋神宗時降生於西蜀壁山縣張氏家,行七,世稱張七相公。年十七,歷遊至麻城,見民間多淫祠,盡毀之。祠主訴官,繫獄三年。值邑中火災,張七自知厄滿當出,讓人告訴邑令,他能禳解。釋之,跨烏騅,執朱梃,指火火滅。遂西行至相公橋,人馬飛昇。望者見其止於五腦山,遂立廟山麓以祀之。宋封紫微侯,明封助國順天王。
+
 該廟所奉之帝主,為[[ 紫微侯]] 張七。據傳,張七是三國時西蜀車騎將軍[[張飛]]轉世。山志載:張七於宋神宗時降生於西蜀壁山縣張氏家,行七,世稱張七相公。年十七,歷遊至麻城,見民間多淫祠,盡毀之。祠主訴官,繫獄三年。值邑中火災,張七自知厄滿當出,讓人告訴邑令,他能禳解。釋之,跨烏騅,執朱梃,指火火滅。遂西行至相公橋,人馬飛昇。望者見其止於五腦山,遂立廟山麓以祀之。宋封紫微侯,明封助國順天王。
  
 
 該廟自清代以來,一直是[[全真派]]道士的隱修之地。「文革」中,神像盡毀,道士被遣散。1985年重新作為道教活動場所開放,並對廟觀進行了修繕。
 
 該廟自清代以來,一直是[[全真派]]道士的隱修之地。「文革」中,神像盡毀,道士被遣散。1985年重新作為道教活動場所開放,並對廟觀進行了修繕。
第8行: 第8行:
 
#李德望撰:《五腦山帝主廟》,載《中國道教》1989年第4期第47-48頁。
 
#李德望撰:《五腦山帝主廟》,載《中國道教》1989年第4期第47-48頁。
 
#中國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232頁「五腦山帝主廟」條。
 
#中國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232頁「五腦山帝主廟」條。
[[Category:湖北]] [[Category: 宮觀]]
+
[[Category:湖北 宮觀]]
 +
[[en:Temple of the Imperial Lord on Mt. Wunao (Macheng, Hubei)]]

2015年12月31日 (四) 11:51的最新版本

五脑山位于湖北省麻城市。山上有座帝主庙,历来是道教活动场所。该庙始建于北宋,大修于明代嘉靖年间。历经沧桑,屡废屡兴。现存建筑系清代嘉庆丙辰年(1796年)重修。主要建筑有一亭(静心亭)、二门(一天门、二天门)、三宫(紫微宫、玉清宫、威灵宫)、四殿(拜殿、帝主殿、祖师殿、娘娘殿)。另有斋堂、凉亭、道舍等。占地约20亩。周围山环雾绕,环境清幽。

该庙所奉之帝主,为紫微侯张七。据传,张七是三国时西蜀车骑将军张飞转世。山志载:张七于宋神宗时降生于西蜀壁山县张氏家,行七,世称张七相公。年十七,历游至麻城,见民间多淫祠,尽毁之。祠主诉官,系狱三年。值邑中火灾,张七自知厄满当出,让人告诉邑令,他能禳解。释之,跨乌骓,执朱梃,指火火灭。遂西行至相公桥,人马飞升。望者见其止于五脑山,遂立庙山麓以祀之。宋封紫微侯,明封助国顺天王。

该庙自清代以来,一直是全真派道士的隐修之地。“文革”中,神像尽毁,道士被遣散。1985年重新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开放,并对庙观进行了修缮。

参考资料

  1. 李德望撰:《五脑山帝主庙》,载《中国道教》1989年第4期第47-48页。
  2. 中国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232页“五脑山帝主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