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太平宮”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太平宮位於嶗山東部仰口灣畔的上苑山麓,掩映在蒼松翠竹之中。建於宋初,原名太平興國院,又稱上苑。金明昌年間(1190─1196年)重修,...) |
(→參考資料) |
||
第7行: | 第7行: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第1665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第1665頁。 | ||
− | #中國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811頁。 | + | #中國道教協會編 : 《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811頁。 |
[[Category:山東]] [[Category:宮觀]] | [[Category:山東]] [[Category:宮觀]] |
2009年3月23日 (一) 16:42的版本
太平宮位於嶗山東部仰口灣畔的上苑山麓,掩映在蒼松翠竹之中。建於宋初,原名太平興國院,又稱上苑。金明昌年間(1190─1196年)重修,改名太平宮。
宮前山道上,有兩塊巨石與古松夾峙,名「雙石長松」。石上鐫有「疑是幻境」四字。院門的照壁上單線鉤刻「海上宮殿」四個大字,結構嚴謹,端正飽滿。正殿名三清殿,供奉三清和玉皇,配殿東祀三官,西奉真武,近年修整時,又重塑了一些神像。
西院有古井名「龍涎」,有「神水仙液」的美稱。井側石上刻明代山東提學鄒善的詩一首。東院有鐘亭,內懸新鑄仿古鐵鐘一口。太平宮西翠屏岩下,有老君洞,又名猶龍洞,傳說老子和黃石公先後在此修煉過。洞口刻有趙孟頫書《道德經》第一章,洞頂刻有「混元石」三字及星斗圖案。宮北山坡下有白龍澗、仙人橋及丘處機詠嶗山七言絕句詩石刻。宮東北奇峰兀立,頗似獅子,故名獅子峰,為嶗山勝景之一。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第1665頁。
- 中國道教協會編:《道教大辭典》,華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8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