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經”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太平經 又名《太平清領書》,為早期道教的主要經典。史載漢代曾流傳三種《太平經》:西漢成帝時齊人甘忠可造《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十二卷、東漢順帝時宮崇獻上其師 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太平清領書》一百七十卷、[[張陵]]《太平洞極經》一百四十四卷,均已佚。《 正統道藏 》太平 部所收 《太平經》僅殘存五十七卷,另 末道士 閭丘方遠《太平經鈔》十卷 《太平經 聖君祕旨 》。《 太平經 內容龐雜,非一人一時之作,專以奉天地順五行為本,認為治國者有它,可以長生。 書中 雖多「巫覡雜語」 但也不乏反映貧苦民眾疾苦與要求的思想,並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問題發表了評論。該書對於張角傳播其 太平 道,組織黃巾起義起了理論指導作用,張陵創五斗米道也利用了它,其對後世道教及道教思想的發展亦有重大影響 人王明有《太平經合校》 (中華 局1960年版) 頗便學者
+
{{dzindex
 +
|書名=太平經
 +
|編著=
 +
|卷數=五十七卷
 +
|正統道藏分類=太平部
 +
|正統道藏字號=受、傅、訓、入
 +
|涵芬樓本冊數=746-755
 +
|新文豐本冊數=40
 +
|三家本冊數=24
 +
|道藏提要編號=1091
 +
|中華道藏分類=四輔真經太平部諸經
 +
|中華道藏冊數=7
 +
}}
 +
''' 太平經''', 又名《太平清領書》,為早期道教的主要經典。史載漢代曾流傳三種《太平經》:西漢成帝時齊人[[ 甘忠可]] 造《天官曆包元太平經》十二卷、東漢順帝時[[ 宮崇]] 獻上其師[[干 ]] 於曲陽泉水上所得《太平清領書》一百七十卷、[[張陵]]《太平洞極經》一百四十四卷,均已佚。 後漢書‧襄楷傳 稱,漢順帝時,琅玡人宮崇詣闕,獻其師干吉所得神書,號曰《 太平 清領書》。此神書即 《太平經》 ,乃東漢原始道教重要經典。原書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部,凡一百七十卷。今《[[正統道藏]]》本 僅殘存五十七卷, 收入太平部。 [[ 閭丘方遠]]節錄之 [[ 太平經鈔]] 》十卷 (其甲部乃偽書),敦煌遺書 [[ 太平經 目錄]] 一卷(S4226) 此外《[[三洞珠囊]]》、 [[上清道類事相]] 等二十餘種道 古籍 中, 亦摘引《 太平 經》文 [[ 王明]]據 關資料輯校補遺,撰成 《太平經合校》 書, 大體可見原書舊貌
  
 +
此經乃神人(又稱天師)與六方真人問答,演說原始道教教義方術。其卷帙浩繁,內容龐雜、文辭古拙。大抵以奉天法道,順應陰陽五行為宗旨,廣述治世之道倫理之則,以及長壽成仙、治病養生、通神占驗之術。其說雖受漢代讖緯之學影響,宣揚災異祥瑞、善惡報應觀念,但亦自成體系,以順天地之道,治政修身,達於天下太平為主旨。有代表下層民眾反對統治者恃強凌弱,主張自食其力,周窮救急的思想。故為[[張角]]等早期民間道團領袖所用。後世道教各派教義,亦受此書影響。如南北朝隋唐[[上清派]]道士[[周智響]]、閭丘方遠等人均傳習此書。
 +
==相關條目==
 +
*[[干吉]]
 +
*[[張角]]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77頁。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785頁。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785頁。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9至25頁。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9至25頁。
第9行: 第27行: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77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77頁。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337至341頁。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337至341頁。
 
+
[[Category: 太平部]][[Category:太平道]][[Category:漢代 道教經典]]
[[Category:道教經典]]
+
[[en: Scripture of the Great Peace]]
[[en:The Book of Supreme Peace]]
 

2013年9月6日 (五) 16:19的版本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太平经
编  著:
卷  数:五十七卷
正统道藏:太平部 受、傅、训、入字号
涵芬楼本第746-755册
新文丰本第40册
三家本第24册
道藏提要:编号1091
中华道藏:四辅真经太平部诸经
第7册
 

太平经,又名《太平清领书》,为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史载汉代曾流传三种《太平经》:西汉成帝时齐人甘忠可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东汉顺帝时宫崇献上其师干吉于曲阳泉水上所得《太平清领书》一百七十卷、张陵《太平洞极经》一百四十四卷,均已佚。据《后汉书‧襄楷传》称,汉顺帝时,琅玡人宫崇诣阙,献其师干吉所得神书,号曰《太平清领书》。此神书即《太平经》,乃东汉原始道教重要经典。原书分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部,凡一百七十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五十七卷,收入太平部。另有唐闾丘方远节录之《太平经钞》十卷(其甲部乃伪书),敦煌遗书《太平经目录》一卷(S4226)。此外《三洞珠囊》、《上清道类事相》等二十馀种道书古籍中,亦摘引《太平经》文。近人王明据有关资料辑校补遗,撰成《太平经合校》一书,大体可见原书旧貌。

此经乃神人(又称天师)与六方真人问答,演说原始道教教义方术。其卷帙浩繁,内容庞杂、文辞古拙。大抵以奉天法道,顺应阴阳五行为宗旨,广述治世之道伦理之则,以及长寿成仙、治病养生、通神占验之术。其说虽受汉代谶纬之学影响,宣扬灾异祥瑞、善恶报应观念,但亦自成体系,以顺天地之道,治政修身,达于天下太平为主旨。有代表下层民众反对统治者恃强凌弱,主张自食其力,周穷救急的思想。故为张角等早期民间道团领袖所用。后世道教各派教义,亦受此书影响。如南北朝隋唐上清派道士周智响、闾丘方远等人均传习此书。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77页。
  1. 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785页。
  2. 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9至25页。
  3.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卷,第二章第一节。
  4.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56至59页。
  5. 牟钟鉴等:《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济南:齐鲁书社,1991年),中编,第340至344页、346至356页及365至367页。
  6.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77页。
  7. 李养正:《道教概说》(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第337至3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