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庭”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生平==
 
==生平==
 杜光庭(850-933年)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字賓聖(一云賓至),號東瀛子,外州縉雲人(一曰長安人)。少習儒學,勤奮好學,博通經,子。唐咸通年間,應舉不第,感慨古今沉浮,乃入[[天台山]]修道,師事天台道士[[應夷節]],為[[司馬承禎]]五傳弟子。唐僖宗聞其名聲,屢召至京,封為麟德殿文章應制。後避亂入蜀,留成都,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賞識,為金紫光祿太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賜號廣成先生。後主王衍受道籙於苑中,以杜光庭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後杜光庭辭官不就,隱居青城山白雲溪,潛心修道終老。
+
 杜光庭(850-933年)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字賓聖(一云賓至),號東瀛子,外州縉雲人(一曰長安人)。少習儒學,勤奮好學,博通經,子。唐咸通年間,應舉不第,感慨古今沉浮,乃入[[天台山]]修道,師事天台道士[[應夷節]],為[[司馬承禎]]五傳弟子。唐僖宗聞其名聲,屢召至京,封為麟德殿文章應制。後避亂入蜀,留成都,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賞識,為金紫光祿太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賜號廣成先生。後主王衍受道籙於苑中,以杜光庭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後杜光庭辭官不就,隱居[[ 青城山]] 白雲溪,潛心修道終老。
  
 
==對道教的貢獻==
 
==對道教的貢獻==

2013年8月3日 (六) 08:56的版本

生平

杜光庭(850-933年)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字宾圣(一云宾至),号东瀛子,外州缙云人(一曰长安人)。少习儒学,勤奋好学,博通经,子。唐咸通年间,应举不第,感慨古今沉浮,乃入天台山修道,师事天台道士应夷节,为司马承祯五传弟子。唐僖宗闻其名声,屡召至京,封为麟德殿文章应制。后避乱入蜀,留成都,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赏识,为金紫光禄太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赐号广成先生。后主王衍受道箓于苑中,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后杜光庭辞官不就,隐居青城山白云溪,潜心修道终老。

对道教的贡献

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对于道教教义,经典,教史,法术等多有研究,归纳道教科范仪轨,对金箓,黄箓,玉箓大斋醮法,以及设坛立仪等规则,颇有建树,终身注释,整理道教经文,对道教作过不少实地调查,生平著作极丰,是唐末五代道教学术集大成者,为道教的建设,传播与发展有多方面的贡献。《宋史.艺文志》记载,杜光庭曾撰《髯客传》。

参考资料

  1. 《中国道教》
  2. 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