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 |編著= |卷數=二卷 |正統道藏分類=洞玄部戒律類 |正統道藏字號=陶 |涵芬樓本冊數=202 |...')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3
 
|中華道藏冊數=3
 
}}
 
}}
'''《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 道教古《[[靈寶經]] 之一,約成書於東晉末南朝初。[[陸修靜]]《[[靈寶經目]]》已著錄。原書一卷,今《[[正統道藏]]》本分作兩卷,收入洞玄部戒律類。上卷載[[元始天尊]]為[[太上道君]]所說戒律五種,即「十善因緣上戒之律」、「十四戒持身之品」,以及「上品十戒」、「滅罪根十惡戒」、「十二可從戒」等。其中後三種又合稱為「元始智慧三品之律」。十四戒持身品宣揚儒家忠孝慈仁等宗法倫理,上品十戒規定不得嫉妒、飲酒、邪淫,不可棄薄老病貧賤、誹謗善人、積財不施、殺生祀神、臆論經典、背師恩義。此兩項戒律對後世道教有重要影響。下卷內容主要講述三世因緣,罪福報應。勸導眾生修道奉戒,謝罪首過,解脫前世惡緣,以求來生富貴福報。篇末載《太上智慧長樂頌》、《太上智慧苦神頌》二首,贊諸天福堂之樂,哀九幽地獄之苦。
+
'''《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 [[ 靈寶經]] 之一,約成書於東晉末南朝初。[[陸修靜]]《[[靈寶經目]]》已著錄。原書一卷,今《[[正統道藏]]》本分作兩卷,收入洞玄部戒律類。上卷載[[元始天尊]]為[[太上道君]]所說戒律五種,即「十善因緣上戒之律」、「十四戒持身之品」,以及「上品十戒」、「滅罪根十惡戒」、「十二可從戒」等。其中後三種又合稱為「元始智慧三品之律」。十四戒持身品宣揚儒家忠孝慈仁等宗法倫理,上品十戒規定不得嫉妒、飲酒、邪淫,不可棄薄老病貧賤、誹謗善人、積財不施、殺生祀神、臆論經典、背師恩義。此兩項戒律對後世道教有重要影響。下卷內容主要講述三世因緣,罪福報應。勸導眾生修道奉戒,謝罪首過,解脫前世惡緣,以求來生富貴福報。篇末載《太上智慧長樂頌》、《太上智慧苦神頌》二首,贊諸天福堂之樂,哀九幽地獄之苦。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60。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60。
 
[[Category: 洞玄部戒律類]][[Category:南北朝道教經典]][[Category:靈寶派]]
 
[[Category: 洞玄部戒律類]][[Category:南北朝道教經典]][[Category:靈寶派]]
 
[[en: Lingbao Scripture the Supreme Great Rules of Wisdom Concerning the Roots of Guilt]]
 
[[en: Lingbao Scripture the Supreme Great Rules of Wisdom Concerning the Roots of Guilt]]

2013年6月14日 (五) 16:52的最新版本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
编  著:
卷  数:二卷
正统道藏:洞玄部戒律类 陶字号
涵芬楼本第202册
新文丰本第11册
三家本第6册
道藏提要:编号456
中华道藏:三洞真经洞玄灵宝经
第3册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经》,“古灵宝经”之一,约成书于东晋末南朝初。陆修静灵宝经目》已著录。原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两卷,收入洞玄部戒律类。上卷载元始天尊太上道君所说戒律五种,即“十善因缘上戒之律”、“十四戒持身之品”,以及“上品十戒”、“灭罪根十恶戒”、“十二可从戒”等。其中后三种又合称为“元始智慧三品之律”。十四戒持身品宣扬儒家忠孝慈仁等宗法伦理,上品十戒规定不得嫉妒、饮酒、邪淫,不可弃薄老病贫贱、诽谤善人、积财不施、杀生祀神、臆论经典、背师恩义。此两项戒律对后世道教有重要影响。下卷内容主要讲述三世因缘,罪福报应。劝导众生修道奉戒,谢罪首过,解脱前世恶缘,以求来生富贵福报。篇末载《太上智慧长乐颂》、《太上智慧苦神颂》二首,赞诸天福堂之乐,哀九幽地狱之苦。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