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淡”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陶淡'''(288-?),字處靜,又字炎芝,晉朝鄱陽(今屬江西省)人,陶侃之孫。據《湖南通志》、《長沙府志》載,其自幼失父,性俊敏,喜讀道書。及長,好導養之術。《晉書‧隱逸傳》載其年十五六,於長沙臨湘山立小草廬,設小床獨坐修煉服氣[[辟榖]]術。平時飼養一頭白鹿、三隻白鶴為友伴。深諳《[[易]]》學,善 筮。故舊契友造訪山中,則移避它處,人莫能近之。後州縣欲舉其為秀才,遂隱居羅縣埤山中,與侄[[陶烜]]一起,專心修煉,不知所終。梁天監三年(504年)于長沙建祠宇祭祀禮拜。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歲值大早,鄉人祈禱降雨,頗有靈驗。咸豐二年(1852年)以保護危城有靈驗,敕封為「孚佑昭顯真人」。
+
'''陶淡'''(288-?),字處靜,又字炎芝,晉朝鄱陽(今屬江西省)人,陶侃之孫。據《湖南通志》、《長沙府志》載,其自幼失父,性俊敏,喜讀道書。及長,好導養之術。《晉書‧隱逸傳》載其年十五六,於長沙臨湘山立小草廬,設小床獨坐修煉服氣[[辟榖]]術。平時飼養一頭白鹿、三隻白鶴為友伴。深諳《[[易]]》學,善 筮。故舊契友造訪山中,則移避它處,人莫能近之。後州縣欲舉其為秀才,遂隱居羅縣埤山中,與侄[[陶烜]]一起,專心修煉,不知所終。梁天監三年(504年)于長沙建祠宇祭祀禮拜。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歲值大早,鄉人祈禱降雨,頗有靈驗。咸豐二年(1852年)以保護危城有靈驗,敕封為「孚佑昭顯真人」。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82。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82。
 
[[Category: 魏晉南北朝道教人物]]
 
[[Category: 魏晉南北朝道教人物]]
 
[[en: Tao Dan]]
 
[[en: Tao Dan]]

2012年7月14日 (六) 17:01的最新版本

陶淡(288-?),字处静,又字炎芝,晋朝鄱阳(今属江西省)人,陶侃之孙。据《湖南通志》、《长沙府志》载,其自幼失父,性俊敏,喜读道书。及长,好导养之术。《晋书‧隐逸传》载其年十五六,于长沙临湘山立小草庐,设小床独坐修炼服气辟榖术。平时饲养一头白鹿、三只白鹤为友伴。深谙《》学,善卜筮。故旧契友造访山中,则移避它处,人莫能近之。后州县欲举其为秀才,遂隐居罗县埤山中,与侄陶烜一起,专心修炼,不知所终。梁天监三年(504年)于长沙建祠宇祭祀礼拜。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岁值大早,乡人祈祷降雨,颇有灵验。咸丰二年(1852年)以保护危城有灵验,敕封为“孚佑昭显真人”。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页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