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仙飛劍”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呂仙飛劍」,道教掌故之一。「呂仙」指的是呂洞賓,他自稱「回道人」,道門尊稱呂祖或純陽祖師。在道教典籍中有許多關於呂洞賓的...)
 
第1行: 第1行:
 +
{{道教文學}}
 +
 
 「呂仙飛劍」,道教掌故之一。「呂仙」指的是[[呂洞賓]],他自稱「回道人」,道門尊稱呂祖或純陽祖師。在道教典籍中有許多關於呂洞賓的故事,古代畫家為呂洞賓畫像時總是喜歡讓他在腰間佩上一把寶劍,還有種種故事傳奇也常常有關於呂洞賓舞劍的描述。例如明末竹溪散人所撰的《飛劍記》即以寶劍作為貫穿全書的中心意象。這類作品自然包含著想象;不過,藝術家與作家們喜歡在呂洞賓劍法上做文章,這倒也有歷史的原因。據《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卷二所載,鍾離權在向呂洞賓傳道時就是借助寶劍來說明道理的。作為一名雲遊道人,呂洞賓無疑是懂得一般意義上的劍法,但他身上的寶劍還有更為深刻的哲理象徵。從他的《自記》可知,他的所謂劍法主要是從修行的角度而言的。他的劍乃是以「貪嗜」、「愛欲」、「煩惱」作為攻擊目標的,可見,這是一把「道劍」。這把劍不僅是他修道傳道的法寶,而且也成為他進行詩歌創作的原動力。翻開其作品集,常常可以看到他吟詠劍的篇章。由於他身上佩著一把寶劍,心中藏著一把道劍,那疾如閃電的劍光不僅照耀著他修行的道路,而且也時時在觸發他的藝術靈感,所以他的詩歌藝術也就具有道劍風格。
 
 「呂仙飛劍」,道教掌故之一。「呂仙」指的是[[呂洞賓]],他自稱「回道人」,道門尊稱呂祖或純陽祖師。在道教典籍中有許多關於呂洞賓的故事,古代畫家為呂洞賓畫像時總是喜歡讓他在腰間佩上一把寶劍,還有種種故事傳奇也常常有關於呂洞賓舞劍的描述。例如明末竹溪散人所撰的《飛劍記》即以寶劍作為貫穿全書的中心意象。這類作品自然包含著想象;不過,藝術家與作家們喜歡在呂洞賓劍法上做文章,這倒也有歷史的原因。據《純陽帝君神化妙通紀》卷二所載,鍾離權在向呂洞賓傳道時就是借助寶劍來說明道理的。作為一名雲遊道人,呂洞賓無疑是懂得一般意義上的劍法,但他身上的寶劍還有更為深刻的哲理象徵。從他的《自記》可知,他的所謂劍法主要是從修行的角度而言的。他的劍乃是以「貪嗜」、「愛欲」、「煩惱」作為攻擊目標的,可見,這是一把「道劍」。這把劍不僅是他修道傳道的法寶,而且也成為他進行詩歌創作的原動力。翻開其作品集,常常可以看到他吟詠劍的篇章。由於他身上佩著一把寶劍,心中藏著一把道劍,那疾如閃電的劍光不僅照耀著他修行的道路,而且也時時在觸發他的藝術靈感,所以他的詩歌藝術也就具有道劍風格。
 +
 +
== 相關條目 ==
 +
*[[呂洞賓]]
  
 
[[Category:道教掌故]]
 
[[Category:道教掌故]]

2008年11月13日 (四) 08:41的版本


道教文学
道教诗词
道诗 道词
道教散文
道教小说
道教戏曲
其他
楹联 掌故 童谣

“吕仙飞剑”,道教掌故之一。“吕仙”指的是吕洞宾,他自称“回道人”,道门尊称吕祖或纯阳祖师。在道教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吕洞宾的故事,古代画家为吕洞宾画像时总是喜欢让他在腰间佩上一把宝剑,还有种种故事传奇也常常有关于吕洞宾舞剑的描述。例如明末竹溪散人所撰的《飞剑记》即以宝剑作为贯穿全书的中心意象。这类作品自然包含著想象;不过,艺术家与作家们喜欢在吕洞宾剑法上做文章,这倒也有历史的原因。据《纯阳帝君神化妙通纪》卷二所载,锺离权在向吕洞宾传道时就是借助宝剑来说明道理的。作为一名云游道人,吕洞宾无疑是懂得一般意义上的剑法,但他身上的宝剑还有更为深刻的哲理象征。从他的《自记》可知,他的所谓剑法主要是从修行的角度而言的。他的剑乃是以“贪嗜”、“爱欲”、“烦恼”作为攻击目标的,可见,这是一把“道剑”。这把剑不仅是他修道传道的法宝,而且也成为他进行诗歌创作的原动力。翻开其作品集,常常可以看到他吟咏剑的篇章。由于他身上佩著一把宝剑,心中藏著一把道剑,那疾如闪电的剑光不仅照耀著他修行的道路,而且也时时在触发他的艺术灵感,所以他的诗歌艺术也就具有道剑风格。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