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删除402字节 、 2011年5月18日 (三) 13:42
无编辑摘要
'''北京呂祖宮''',主祀[[呂祖]],舊稱古剎 火神廟 ,即「敕建火德真君廟」 ,位於北京市 地安 西城區復興 外、什剎海旁。該廟 內北順城街15號, 始建於 唐朝貞觀六 咸豐七 (632 (1857 年) ,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 。現為[[北京市道教協會]]辦公室所在地。== 歷史 ==呂祖宮前身原為火神廟、地藏庵,日久荒廢 <ref>參見明 劉侗、於奕正 咸豐七年(1857年),葉 著《帝 仁經[[北 景物略》卷 白雲觀]]住持[[高仁峒]]介紹,購入了二廟房地,加以大規模重修,並改名呂祖宮,成為 座全真龍門派道觀 </ref>元順帝至正六 民國時期,呂祖宮有海殿區冰窖村純陽宮、西便門外郝井台村菩薩殿兩處下院,今俱不存。1949 (1346 後,宗教活動被迫停止。2005 ,修繕工作全面開始。2006年9月24日,舉行了修繕竣工、神像開光及場所頒證慶典儀式, 新對外開放為道教活動場所 ==建築==呂祖宮保存了清 萬曆 咸豐 年間 建築的佈局和風格 有山門、呂祖 廷連年發生 、真修閣、呂祖閣等建築。*山門:嵌有舊 神廟石額。石額約230 x 30公分 於是下令擴建 陰刻楷書「古剎 火神廟 」五字 並賜琉璃碧瓦 清新端莊,周匝 壓火 連珠紋圍繞,雕琢甚精。*呂祖殿:供奉呂祖、[[趙公明]]和[[孫思邈]]。有聯:「一枕黃粱點破千秋大夢;九轉丹訣煉就萬劫真仙 」壁內後壁殘存 清代 乾隆 壁畫一幅,約140 x 95公分,繪畫猛虎下山,白底黑彩,神氣尤存。呂祖殿北院現為北京道教協會道家書畫藝術委員會所在地。*呂祖閣: 十四年(1759年)又重修, 層樓閣建築。匾曰「尊道貴德。」有聯:「陰符三百字;道德五千言。」 禍福無 及後閣俱加黃瓦 ,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真修堂:一層廳堂式建築 <ref> 有聯:「人來得意高談道;客去 閒朗誦經。」東側廊前立有一通古碑,是2005年修繕時出土,從形制估計是明 于敏中等《日下舊聞考》卷五十四 遺物,惟碑文已經漫患不清。*後院:現為北京道教協會辦公室 </ref>
火神廟的主體建築現基本保存完整。最南端為隆恩殿,供奉隆恩真君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往北便是主殿火祖殿,供奉南方火德熒惑星君,即通常所謂的火祖、火神。火祖殿內原懸有乾隆皇帝御筆之匾及對聯,匾曰「司南利用」,聯曰「菽粟並 ==參考 仁,功成既濟;槐榆分布令,序美惟修」。<ref>見《日下舊聞考》卷五十四<料==*田源:[http://www.bjtaoism.net/ref>另外,此殿頂還有一漆金八角蟠龍藻井,精巧無比,在京內並不多見。火 News_info.asp?Id=98&cid=36 〈呂 殿之北為斗姥閣 宮事物拾遺〉] 閣內原懸有乾隆御匾「妙統辰樞」。最 面為「萬歲景命閣」,俗稱「玉皇閣」。閣內原懸有乾隆御匾「紫霄香案」。在「萬歲景命閣」兩側的連廊下,各有一掖門,直通廟後一水亭,可觀什剎海煙波,可惜早已不存 京道教網 。 *[http://www.bjtaoism.net/News_info.asp?Id=244&cid=36 長期以來,火神廟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民間風俗,其中影響最大的要數六月二十二日火 〈呂 聖誕之盛況。過去皇帝每年都要遣太常寺官員前往致祭。<ref>據《明熹宗實錄》:「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 宮開光慶典〉] 命太常寺官以六月二十二日祀火德真君,著為令。」</ref>清末及民國年間,火神廟則又連年舉行中元法會,由大戶人家出資建造巨大的「普渡船」,在廟外甬 北京 上焚化。前來觀禮的人們將甬道擠得水洩不通,為京城一勝景 教網 。 *[http://www.bjtaoism.net/News_info.asp?Id=782&cid=36 火神廟雖為皇家道觀,但歷來由[[正一派]]道士住持。據傳[[張天師〈今日呂祖宮〉]]入京覲見 多駐蹕於火神廟。1930至40年代,火神廟的住持道士田子久,十分善於交際,社會知名度頗高,號稱當時 城四公子之一,又被稱為北平第一美老 教網 。 歷經千餘年間的風風雨雨,昔日殿堂莊嚴、流光溢彩的火神廟已經變得滿目瘡痍、樑朽椽爛了,又加上諸多百姓居住其中,更顯岌岌可危。有鑑於此,1981年,北京市政府將其定為文物保護單位,後又決定將廟內所有居民遷走,由*佟洵編著:《[[ 中國 道教 協會與北京宮觀文化]] 籌資修復廟宇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 作為道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 頁86-91 修繕後的火神廟將為未來的 {{ 北京 道教 協會所在地。 ==註釋==<references/>}}[[Category:北京]][[Category: 宮觀]]
[[en:Fire God Temple, Beijing]]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