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思禮造當陽天尊像石”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趙思禮造當陽天尊像石''',因釋讀不同或稱'''趙思禮造常陽天尊像石''',原是山西省安邑縣(今運城市鹽湖區)陳村景雲宮內造像,...') |
(没有差异)
|
2010年11月21日 (日) 16:51的版本
趙思禮造當陽天尊像石,因釋讀不同或稱趙思禮造常陽天尊像石,原是山西省安邑縣(今運城市鹽湖區)陳村景雲宮內造像,1957年宮毀後移藏山西省博物館。
造像內容
此像通座高305公分,是山西現存最有名、最大的唐代道教造像。天尊頭戴芙蓉冠,蓄三縷長鬚,外有道袍內束腰帶,左手扶三足憑几,右手持麈尾上舉。衣裾覆座。頭的比例略大,面相略呈方形,神態安詳。像座正面腰間刻有發願文:
- 大唐開元七年歲次己未十一月乙卯朔十日甲子,觀主趙思禮上……敬造當陽天尊一鋪。
造像特點
據此,造像應為「當陽天尊」,然而這個名稱不見其他造像,筆者推測「當陽」不是天尊之名號,而是指面向「陽」即南方。絕大多數的道觀的主殿都是面向南方而建,居中的天尊自然就是「當陽」之位。據《山西通志》記載,唐代景雲年間安邑縣陳璧村建有道觀,名為景雲宮,元代改名為「集仙觀」。所謂「陳璧村」應即陳村。
參考資料
- 李淞:〈山西唐至元代道教雕塑:中國道教雕塑述略之七〉,《雕塑》2010年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