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威子造天尊像石”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小 (創建新頁面為 ''''李威子造天尊像碑''',唐代顯慶六年(661年)造,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編號07.727。 此造像為三尊背屏式,中...') |
小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2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李威子造天尊像 | + | '''李威子造天尊像 石''', 造於 唐代顯慶六年(661年),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編號07.727。 |
− | + | ==造像內容== | |
此造像為三尊背屏式,中為主尊,左手扶三足憑几,右手持[[麈尾]],頭戴蓮花形道冠,左右各一侍者,手持[[笏板]]。前段有二蹲獅。背屏為尖拱型(略殘)。下部方座,發願文從正面開始,連接右、背後和左面: | 此造像為三尊背屏式,中為主尊,左手扶三足憑几,右手持[[麈尾]],頭戴蓮花形道冠,左右各一侍者,手持[[笏板]]。前段有二蹲獅。背屏為尖拱型(略殘)。下部方座,發願文從正面開始,連接右、背後和左面: | ||
− | + | : 顯慶六年(661年)歲次丙申朔三月丁未十二日,道民李威子為七世父母及亡父、見存父母、家☐大小平安,造天尊一區。上為皇帝、下及倉生,具登政覺。大兄威子、弟威度、弟威才、弟威操。威子息袁兒、威母袁、威姊娥兒、威妻張、度妻袁。 | |
− | + | == 造像 特色== | |
+ | 此 造像 風格健壯飽滿 , 線條圓潤,頭部略大,與隋代至唐代貞觀年間不同,體現了一種新的造型趨勢 。 | ||
− | + | 發願文中的「顯慶六年歲次丙申」是一個難以理解的錯誤。顯慶六年應為「辛酉」 , 前一年是「庚申」 , 後一年則是「壬戌」 , 而對上一個「丙申」應是 貞觀 十年(636年)。觀察題刻的字體和位置,看 不 出有作假的跡象。無論如何 , 造像本身應是 體現 初唐風格 的 佳作 。 | |
− | + | 值得注意 的是, 此像 與 同館收藏 的[[李若武造天尊像石]] 和[[李武就造天尊像石]]恰巧像主都是姓李 , 其母都姓袁 , 未知三 像 來歷 是 否相同 。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李淞:〈美國收藏的中國早期道教雕塑:中國道教雕塑述略之三〉,《雕塑》2009年第4期。 | *李淞:〈美國收藏的中國早期道教雕塑:中國道教雕塑述略之三〉,《雕塑》2009年第4期。 | ||
− | [[Category:唐代道教雕塑]][[Category:造像 | + | [[Category:唐代道教雕塑]][[Category:造像 石]] |
2010年11月20日 (六) 01:01的最新版本
李威子造天尊像石,造於唐代顯慶六年(661年),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編號07.727。
造像內容
此造像為三尊背屏式,中為主尊,左手扶三足憑几,右手持麈尾,頭戴蓮花形道冠,左右各一侍者,手持笏板。前段有二蹲獅。背屏為尖拱型(略殘)。下部方座,發願文從正面開始,連接右、背後和左面:
- 顯慶六年(661年)歲次丙申朔三月丁未十二日,道民李威子為七世父母及亡父、見存父母、家☐大小平安,造天尊一區。上為皇帝、下及倉生,具登政覺。大兄威子、弟威度、弟威才、弟威操。威子息袁兒、威母袁、威姊娥兒、威妻張、度妻袁。
造像特色
此造像風格健壯飽滿,線條圓潤,頭部略大,與隋代至唐代貞觀年間不同,體現了一種新的造型趨勢。
發願文中的「顯慶六年歲次丙申」是一個難以理解的錯誤。顯慶六年應為「辛酉」,前一年是「庚申」,後一年則是「壬戌」,而對上一個「丙申」應是貞觀十年(636年)。觀察題刻的字體和位置,看不出有作假的跡象。無論如何,造像本身應是體現初唐風格的佳作。
值得注意的是,此像與同館收藏的李若武造天尊像石和李武就造天尊像石恰巧像主都是姓李,其母都姓袁,未知三像來歷是否相同。
參考資料
- 李淞:〈美國收藏的中國早期道教雕塑:中國道教雕塑述略之三〉,《雕塑》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