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道教儀式史綱”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取消由Admin (對話)所作出的修訂 3585)
第1行: 第1行:
 
{{Book
 
{{Book
|書名= 中國 道教 建築之旅
+
|書名= 唐前 道教 儀式史綱
|出版項=北京:中 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7
+
|出版項=北京:中 華書局,2008
|ISBN=9787112087495
+
|ISBN=9787101062830
 
}}
 
}}
 《''' 中國 道教 建築之旅'''》是 薛林平一部介紹中國[[道教 建築]] 書籍,2007 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出版。
+
 《''' 唐前 道教 儀式史綱'''》是[[ 呂鵬志]]論述唐代以前 道教 儀式發展 專著,2008 北京 華書局 出版。
  
 
==簡介==
 
==簡介==
  佛教流布中土之 前, 脫胎於本土民間信仰的 教已經信眾甚廣 傳教 和各種 式活動主要 陋就簡使用洞、堂、舍、石室等民間建築。 成熟 形態的 道教 建築是在受蔚然 觀的佛教建築鼓蕩 改造接受儒家思想和佛 後形成 的。 本書主要圍繞中國 道教 建築遺產 選取了遍佈 國各地 一百多處代表性強、特色鮮明 包括宮、觀、殿、閣、廟等形制在內的 道教 建築(外延涉及部分 具有 民間信仰性質 建築),就其選址、佈局、構成、裝飾等建築藝 輝煌成就作了詳細、生動而具體的講解 其中穿插 大量圖片和線圖增加了內容 形象性
+
  本書完整地論述了道教儀式 唐代以前的歷史演變過程,認為,在五世紀以 前,[[天師 ]]儀式與南方[[方士]]儀式各自發展,到東晉時期互相產生影響。自五世紀以降 融攝南方方士 統、天師道和佛 的[[靈寶科 ]]興起,且 劉宋[[陸修靜]]加工整理而變得更加 成熟 完善,新舊各種 道教 傳統 都借鑑或倣傚靈寶科儀 教儀 式向靈寶化 方向發展 南方和北方的 道教 儀式原有較大差異,至北朝後期 北方道教幾乎 盤採納南方靈寶化 道教儀式 南北 道教 儀式基本上趨於一致。本書 具有 很高 價值 必將對該領域 研究產生重要 推動作用
  
 
==目錄==
 
==目錄==
* 華北地區
+
*
** 北京白雲觀
+
* 自序
**北京 嶽廟
+
* 第一章 引言
**北京火神廟
+
* 第二章 教團道教儀式的濫觴: 師道儀式
** 津天后宮
+
* 第三章 曹魏 師道儀式的混亂與整頓
** 津呂祖堂
+
* 第四章 《抱朴子內篇》所見 東晉 以前的南方方士傳統及其儀式
**河北曲陽北嶽廟
+
* 第五章 兩 南朝時期的外丹經、「三 」經與南方方士傳統及其儀式的承傳 更新
**山西芮城永樂宮
+
* 第六章 東晉、南朝時期 對南方方士儀式的影響
**山西洪洞霍泉水神廟
+
* 第七章 東晉末劉宋初融攝 天師 道、佛教和方士傳統的靈寶科儀
**山西渾源恆山北嶽廟
+
* 第八章 《 淵神咒經》所見五世紀初南方的民間道教儀式
**山西渾源恆山九天宮
+
* 第九章 劉宋陸修靜對靈寶科儀的整理和發展
**山西渾源恆山會仙府
+
* 第十章  朝時期 方的天師道及其儀式
**山西渾源恆山寢宮
+
* 第十一章  魏寇謙之對天師道的改革與 方天師道儀式的演變
**山西太原晉祠
+
* 第十 章 五世紀以降道教法次的逐步形 教儀式的發展趨向
**山西太原純陽宮
+
* 第十 章  方道教的北傳與 南北 道教科儀的統一:北 道教類書《無上秘要》中的道教儀式
**山西太原龍山石窟
+
* 第十四章 《隋書.經籍志》「道經序」中的道教儀式類型
**山西晉中城隍廟
+
* 第十五章 結語
**山西陽泉關王廟
 
**山西陽泉市小河村關帝廟
 
**山西平遙清虛觀
 
**山西平遙城隍廟
 
**山西介休后土廟
 
**山西介休祆神樓
 
**山西介休源神廟
 
**山西平順九天聖母廟
 
**山西河津真武廟
 
**山西運城解州關帝廟
 
**山西運城鹽池神廟
 
**山西萬榮后土廟
 
**山西萬榮 嶽廟
 
**山西 城玉皇廟
 
**山西 城府城關帝廟
 
**山西蒲縣柏山東嶽廟
 
**山西臨縣黑龍廟
 
**山西長治城隍廟
 
**山西長治玉皇觀
 
**山西澤州冶底岱廟
 
**山西澤州周村東嶽廟
 
**山西陽城北崦山白龍廟
 
**山西陽城湯帝廟
 
**山西沁水崔府君廟
 
**山西臨汾東羊村后土廟
 
*東北地區
 
**遼寧瀋陽太清宮
 
**遼寧北寧閣山北鎮廟
 
**遼寧鞍山市千山無量觀
 
**吉林省吉林北山玉皇閣
 
*華東地區
 
**上海城隍廟
 
**江蘇句容茅山九霄萬福宮
 
**江蘇句容茅山元符宮
 
**江蘇句容茅山華陽
 
**江蘇蘇州玄妙觀
 
**浙江杭州抱朴道院
 
**浙江杭州岳飛廟 岳飛墓
 
**浙江寧波 后宮
 
**浙江紹興大禹廟和大禹陵
 
**浙江嵊州城隍廟
 
**浙江嵊州清風廟
 
**安徽毫州關帝廟
 
**安徽亳州 德中宮
 
**安徽合肥城隍廟
 
**安徽齊雲山
 
**江西貴溪龍虎山 天師
 
**福建泉州老君岩石像
 
**福建莆田元妙觀
 
**福建泉州天后宮
 
**江西新建西山萬壽宮
 
**山東青島嶗山 清宮
 
**山東青島嶗山明霞
 
**山東青島天后宮
 
**山 蓬萊蓬萊閣
 
**山東泰安泰山岱廟
 
**山東泰安泰山關帝廟
 
**山東泰安泰山紅門宮
 
**山東泰安泰山王母池
 
**山東泰安泰山斗母宮
 
**山東泰安泰山碧霞祠
 
**山東泰安泰山玉皇廟
 
**山東煙台天后宮
 
*華中地區
 
**河 登封嵩山中嶽廟
 
**河 湯陰岳飛廟
 
**河南周口關帝廟
 
**河南洛陽關林
 
**河南洛陽周公廟
 
**河南鄭州城隍廟
 
**河南濟源濟瀆廟
 
**河南濟源王屋山陽台宮
 
**河南濟源奉仙觀
 
**河南開封延慶觀
 
**河南社旗火神廟
 
**湖 均縣武當山紫霄宮
 
**湖 均縣武當山太和宮(包括金頂)
 
**湖北均縣武當山復真觀
 
**湖北均縣武當山南岩宮
 
**湖北均縣武當山玉虛宮
 
**湖北江陵開元觀
 
**湖北宜昌黃陵廟
 
**湖南衡山南嶽廟
 
*華南地區
 
**廣東佛山祖廟
 
**廣東廣州南海神廟
 
**廣東汕尾媽祖廟
 
**廣東羅浮山沖虛觀
 
*西南地區
 
**四川都江堰 王廟
 
**四川 都青羊宮
 
**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常
 
**四川都江堰青城山建福宮
 
**四川都江堰青城山上清宮
 
**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廟
 
**四川進陽雲台觀
 
**貴州貴陽文昌閣
 
**貴州鎮遠青龍洞
 
**雲南昆明西山 清閣
 
**雲 昆明太和宮金殿
 
**雲 昆明黑龍潭
 
*西 地區
 
**陝西西安八仙宮
 
**陝西省 至樓觀台
 
**陝西華陰華山玉泉院
 
**陝西華陰華山群仙觀
 
**陝西華陰華山西嶽廟
 
**陝西韓城城隍廟
 
**陝西三原城隍廟
 
**甘肅平涼崆峒山太和宮
 
**寧夏中衛縣中衛高廟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 平面圖來源說明
+
* 術語索引
*後記
 
  
 
[[Category:道教學術專著]]
 
[[Category:道教學術專著]]

2010年8月20日 (五) 16:34的版本

{{{name}}}

[[File:{{{isbn}}}.jpg|250px]]

作者:{{{author}}}
系列:{{{series}}}
出版:{{{publisher}}}
書號:{{{isbn}}}
 

唐前道教儀式史綱》是呂鵬志論述唐代以前道教儀式發展的專著,2008年北京中華書局出版。

簡介

本書完整地論述了道教儀式在唐代以前的歷史演變過程,認為,在五世紀以前,天師道儀式與南方方士儀式各自發展,到東晉時期互相產生影響。自五世紀以降,融攝南方方士傳統、天師道和佛教的靈寶科儀興起,且因劉宋陸修靜加工整理而變得更加成熟完善,新舊各種道教傳統大都借鑑或倣傚靈寶科儀,道教儀式向靈寶化的方向發展。南方和北方的道教儀式原有較大差異,至北朝後期,北方道教幾乎全盤採納南方靈寶化的道教儀式,南北道教儀式基本上趨於一致。本書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必將對該領域的研究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目錄

  • 自序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教團道教儀式的濫觴:東漢天師道儀式
  • 第三章 曹魏天師道儀式的混亂與整頓
  • 第四章 《抱朴子內篇》所見東晉以前的南方方士傳統及其儀式
  • 第五章 兩晉南朝時期的外丹經、「三洞」經與南方方士傳統及其儀式的承傳和更新
  • 第六章 東晉、南朝時期天師道對南方方士儀式的影響
  • 第七章 東晉末劉宋初融攝天師道、佛教和方士傳統的靈寶科儀
  • 第八章 《太上洞淵神咒經》所見五世紀初南方的民間道教儀式
  • 第九章 劉宋陸修靜對靈寶科儀的整理和發展
  • 第十章 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的天師道及其儀式
  • 第十一章 北魏寇謙之對天師道的改革與北方天師道儀式的演變
  • 第十二章 五世紀以降道教法次的逐步形成與道教儀式的發展趨向
  • 第十三章 南方道教的北傳與南北道教科儀的統一:北周道教類書《無上秘要》中的道教儀式
  • 第十四章 《隋書.經籍志》「道經序」中的道教儀式類型
  • 第十五章 結語
  • 參考文獻
  • 術語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