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41字节 、 2009年7月6日 (一) 15:43
无编辑摘要
王羲之(303─361年)中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後移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出身 [[ 天師道 ]] 世家。曾任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後人稱之為王右軍。
相傳王羲之7歲學書,12歲讀前人筆論。少時曾學衛鑠,後渡江北遊名山,見到李斯、曹喜、鍾繇、梁鵠等著名書法家的書跡,又在洛陽看到蔡邕書寫的張昶《華嶽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於是遍學眾碑,書藝大進。王羲之所處的時代,楷書逐漸成熟,草書得到發展。他在此基礎上,又博採眾長,一變漢魏以來質樸、淳厚的書風,而創造了妍美流變的新風格,把草書推向全新的境界。王羲之的行草書最能表現雄逸流動的藝術美。《晉書》稱其書法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漂若浮雲、矯若驚龍。由於其在書法上的成就和貢獻,被後世譽為書聖。
#《中國大百科全書‧美術》
[[Category:道教藝術]]
[[en:The Calligraphy of Wang Fuzhi]]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