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靈真經”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洞靈真經》即《亢倉子》,又稱《庚桑子》及《亢桑子》,舊題周代庚桑楚撰。唐玄宗崇道,於天寶元年(742)封亢倉子為洞靈真人,尊稱其書為《洞靈真經》。《漢書.藝文志》及《隋書.經籍志》不錄,《新唐書.藝文志》存王士元《亢倉子》二卷,今《正統道藏》本合為一卷,收入洞神部本文類。亢倉子本為《莊子》中寓言人物庚桑楚,後道教將其進一步仙化,《仙鑒》卷四謂其為陳人,得老君之道,能以耳看而眼聽。《洞靈真經》全書分為《全道》、《用道》、《政道》、《君道》、《臣道》、《賢道》、《順道》、《農道》、《兵道》九篇,除《全道》取自《[[莊子]].庚桑楚》外,其餘採自《[[列子]]》、《[[ 文子]] 》、《[[ 呂氏春秋]] 》、《[[ 新序]] 》等書,多古文奇字。現存何璨《洞靈真經注》三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
+
 《洞靈真經》即《亢倉子》,又稱《庚桑子》及《亢桑子》,舊題周代庚桑楚撰。唐玄宗崇道,於天寶元年(742)封亢倉子為洞靈真人,尊稱其書為《洞靈真經》。《漢書.藝文志》及《隋書.經籍志》不錄,《新唐書.藝文志》存王士元《亢倉子》二卷,今《[[ 正統道藏]] 》本合為一卷,收入洞神部本文類。亢倉子本為《莊子》中寓言人物庚桑楚,後道教將其進一步仙化,《仙鑒》卷四謂其為陳人,得老君之道,能以耳看而眼聽。《洞靈真經》全書分為《全道》、《用道》、《政道》、《君道》、《臣道》、《賢道》、《順道》、《農道》、《兵道》九篇,除《全道》取自《[[莊子]].庚桑楚》外,其餘採自《[[列子]]》、《文子》、《呂氏春秋》、《新序》等書,多古文奇字。現存何璨《洞靈真經注》三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第7行: 第7行:
  
 
[[Category:道教經典]]
 
[[Category:道教經典]]
 +
[[en:Fifteen Essays by Wang Chongyang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mplete Perfection Teaching]]

2009年7月4日 (六) 11:26的版本

《洞灵真经》即《亢仓子》,又称《庚桑子》及《亢桑子》,旧题周代庚桑楚撰。唐玄宗崇道,于天宝元年(742)封亢仓子为洞灵真人,尊称其书为《洞灵真经》。《汉书.艺文志》及《隋书.经籍志》不录,《新唐书.艺文志》存王士元《亢仓子》二卷,今《正统道藏》本合为一卷,收入洞神部本文类。亢仓子本为《庄子》中寓言人物庚桑楚,后道教将其进一步仙化,《仙鉴》卷四谓其为陈人,得老君之道,能以耳看而眼听。《洞灵真经》全书分为《全道》、《用道》、《政道》、《君道》、《臣道》、《贤道》、《顺道》、《农道》、《兵道》九篇,除《全道》取自《庄子.庚桑楚》外,其馀采自《列子》、《文子》、《吕氏春秋》、《新序》等书,多古文奇字。现存何璨《洞灵真经注》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参考资料

  1. 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191页。
  2.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54至55页。
  3.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