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光庭”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生平== 杜光庭(850-933年)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字賓聖(一云賓至),號東瀛子,外州縉雲人(一曰長安人)。少習儒學,勤奮好學...) |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生平== | ==生平== | ||
− | 杜光庭(850-933年)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字賓聖(一云賓至),號東瀛子,外州縉雲人(一曰長安人)。少習儒學,勤奮好學,博通經,子。唐咸通年間,應舉不第,感慨古今沉浮,乃入[[天台山]]修道,師事天台道士應夷節,為[[司馬承禎]]五傳弟子。唐僖宗聞其名聲,屢召至京,封為麟德殿文章應制。 | + | 杜光庭(850-933年)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字賓聖(一云賓至),號東瀛子,外州縉雲 (今屬浙江省) 人(一曰長安人)。少習儒學,勤奮好學,博通經,子。唐咸通年間,應舉不第,感慨古今沉浮,乃入[[天台山]]修道,師事天台道士[[ 應夷節]] ,為[[司馬承禎]]五傳弟子。唐僖宗聞其名聲,屢召至京,封為[[ 麟德殿文章應制]] 。 中和元年(881年)隨僖宗 避亂入蜀,留成都,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賞識,為金紫光祿太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賜號廣成先生。後主王衍受道籙於苑中,以杜光庭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後杜光庭辭官不就,隱居[[ 青城山]] 白雲溪,潛心修道終老 。《[[正統道藏]]》收錄了由杜光庭撰寫的〈《[[太上洞淵神咒經]]》序〉,其頭銜爲:「唐引駕傳真天師、特進檢校太傅、光祿大夫、行尚書戶部侍郎、崇真館大學士、上柱國、彭城郡蔡國公、弘教大師、金門羽客、文章應制、內殿供奉、三教談論、廣成先生、食邑五千戶、實封一千六百戶,賜紫杜光庭」。<ref>《太上洞淵神咒經》,〈序〉,收入《道藏》,第6冊,頁1a。本條目引用《道藏》原文採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三十六冊影印本。</ref>南宋[[呂太古]]《[[道門通教必用集]] 》〈杜天師傳〉譽其爲「詞林萬葉,學海千尋,扶宗立教,天下第一」 。 |
==對道教的貢獻== | ==對道教的貢獻== | ||
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對於道教教義,經典,教史,法術等多有研究,歸納道教科範儀軌,對金籙,黃籙,玉籙大齋醮法,以及設壇立儀等規則,頗有建樹,終身注釋,整理道教經文,對道教作過不少實地調查,生平著作極豐,是唐末五代道教學術集大成者,為道教的建設,傳播與發展有多方面的貢獻。《宋史.藝文志》記載,杜光庭曾撰《髯客傳》。 | 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對於道教教義,經典,教史,法術等多有研究,歸納道教科範儀軌,對金籙,黃籙,玉籙大齋醮法,以及設壇立儀等規則,頗有建樹,終身注釋,整理道教經文,對道教作過不少實地調查,生平著作極豐,是唐末五代道教學術集大成者,為道教的建設,傳播與發展有多方面的貢獻。《宋史.藝文志》記載,杜光庭曾撰《髯客傳》。 | ||
− | + | ==註釋== | |
+ | <references/>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中國道教》 | #《中國道教》 | ||
#胡孚琛:《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 #胡孚琛:《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 ||
− | [[Category:道教人物]] | + | [[Category: 隋唐五代 道教人物]] |
+ | [[en:Du Guangting]] |
2020年1月5日 (日) 16:04的最新版本
生平
杜光庭(850-933年)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字賓聖(一云賓至),號東瀛子,外州縉雲(今屬浙江省)人(一曰長安人)。少習儒學,勤奮好學,博通經,子。唐咸通年間,應舉不第,感慨古今沉浮,乃入天台山修道,師事天台道士應夷節,為司馬承禎五傳弟子。唐僖宗聞其名聲,屢召至京,封為麟德殿文章應制。中和元年(881年)隨僖宗避亂入蜀,留成都,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賞識,為金紫光祿太夫,左諫議大夫,封蔡國公,賜號廣成先生。後主王衍受道籙於苑中,以杜光庭為傳真天師,崇真館大學士。後杜光庭辭官不就,隱居青城山白雲溪,潛心修道終老。《正統道藏》收錄了由杜光庭撰寫的〈《太上洞淵神咒經》序〉,其頭銜爲:「唐引駕傳真天師、特進檢校太傅、光祿大夫、行尚書戶部侍郎、崇真館大學士、上柱國、彭城郡蔡國公、弘教大師、金門羽客、文章應制、內殿供奉、三教談論、廣成先生、食邑五千戶、實封一千六百戶,賜紫杜光庭」。[1]南宋呂太古《道門通教必用集 》〈杜天師傳〉譽其爲「詞林萬葉,學海千尋,扶宗立教,天下第一」。
對道教的貢獻
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對於道教教義,經典,教史,法術等多有研究,歸納道教科範儀軌,對金籙,黃籙,玉籙大齋醮法,以及設壇立儀等規則,頗有建樹,終身注釋,整理道教經文,對道教作過不少實地調查,生平著作極豐,是唐末五代道教學術集大成者,為道教的建設,傳播與發展有多方面的貢獻。《宋史.藝文志》記載,杜光庭曾撰《髯客傳》。
註釋
- ↑ 《太上洞淵神咒經》,〈序〉,收入《道藏》,第6冊,頁1a。本條目引用《道藏》原文採用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的三十六冊影印本。
參考資料
- 《中國道教》
- 胡孚琛:《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