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神性加注:唐宋葉法善崇拜的造成史”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创建页面,内容为“{{Book |name=為神性加注:唐宋葉法善崇拜的造成史 |author=吳真 |publisher=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 |series= |isbn=978751610833...”) |
(没有差异)
|
2019年10月30日 (三) 10:57的最新版本
為神性加注:唐宋葉法善崇拜的造成史
|
內容簡介
本書以唐代宮廷道士葉法善為例,討論唐宋時期葉法善肉身成神的造神史。著名道士作為社會公共資源,成為箭垛式的聖者符號,被各種社會力量所利用,不斷被加注新的神性,其中有中央朝廷的政治加注、傳奇小說的文學加注、道團道經的託名加注、地方道觀的在地化加注、葉氏宗族的祖先崇拜等等。一種社會力量在選擇加注之神性時,常常援引已經附著於聖者名下的既有神性,或借力衍生新神性,或托此解構舊神性,這樣就構成了神性的流動。聖者的神性是被選擇利用的,神性加注並非單純層累疊加的造成史,民間神祗的神性永遠處於加注與失注的動態過程之中。神性的加注與失注,只與社會力量的現實訴求有關。·
目錄
- 第一章 道教國師的政治人生
- 一 五代為道的道教世家
- 二 內道場道士葉法善
- 三 武韋時期的葉法善與葉靜能
- 四 97歲的政治第二春
- 五 長安景龍觀主的交遊圈
- 小結
- 第二章 仙師的自我設計與朝廷的政治加注
- 一 三次上表告老還鄉
- 二 回鄉立碑與舍宅為觀
- 三 遺世詩中的自我設計
- 四 19年後的政治加注
- 五 《葉尊師碑》中的道派加注
- 六 無所作為的葉氏門徒
- 小結
- 第三章 葉法善仙傳的文學加注
- 一 劉穀神的《葉法善傳》
- 二 《太平廣記葉法善傳》主要出自杜光庭《仙傳拾遺》
- 三 敦煌《葉淨能詩》與劉谷神《葉法善傳》的淵源
- 四 杜光庭的道教神化加注
- 五 杜光庭的地方知識加注
- 六 為葉法善「除汙」
- 七 敦煌社會的葉淨能符咒崇拜
- 小結
- 第四章 類型化的故事與神性化的角色
- 一 類型故事的附著點
- 二 明皇遺事中的葉道士印象
- 三 同類故事與鬥法故事中的法師形象
- 四 世俗想像中的道士與道法
- 五 「能奪善衣」的葉道士
- 小結
- 第五章 中晚唐括蒼地區葉法善崇拜的初興
- 一 舍宅為觀的族產轉換
- 二 葉氏家族與道觀香火
- 三 葉姓躍升為地方大族
- 四 晚唐的葉氏家族道士
- 五 葉天師的讖言與應讖者
- 六 新出的天師劍神話
- 七 宣陽觀的公共性轉向
- 小結
- 第六章 宋代道法傳統的發明與道經的託名
- 一 《北帝靈文》與葉靜能
- 二 被抹殺的《北帝靈文》
- 三 重新冠名的葉法善《骨髓靈文》
- 四 《天真皇人九仙經》與葉法善/葉靜能
- 五 五雷法的《雷書》與葉天師
- 六 靈寶大法中的唐天師葉真人與葉靖能
- 七 溫元帥地祗法中的葉天師
- 八 宋代道教仙傳中的葉法善
- 小結
- 第七章 宋代地方道觀的各自加注
- 一 福主葉天師的祈雨靈驗
- 二 沖真觀道士與天師遺物傳說
- 三 處州各道觀的掛靠與身份認同
- 四 處州籍進京道士與葉法善崇拜
- 五 處州地方道觀的香火格局與經營策略
- 六 各自為神的地方性葉法善崇拜
- 七 《唐葉真人傳》的處州公共記憶
- 八 葉法善靈驗的停滯
- 小結
- 第八章 葉氏宗族的道士祖先崇拜
- 一 高溪崇道觀與葉氏移民
- 二 甲乙住持制與宗族控制
- 三 《唐葉真人傳》所載葉氏世系譜
- 四 卯山道觀的宗祠化運營
- 五 由處州宗教市場看葉法善崇拜的走向
- 小結
- 結語 為神性加注——道士成神的造成史
- 一 神性加注的類別
- 二 神性的流動
- 三 神性的失注
- 四 神性敘事的停滯
- 附錄 文獻
- 一 金石資料
- 二 官方史料
- 三 文學仙傳
- 引用文獻
- 一 古典文獻
- 二 近人論著
- 三 研究論文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