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瀛高士:杜光庭大傳”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重定向页面至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 {{Book | |
+ | |name=東瀛高士:杜光庭大傳 | ||
+ | |author=孫亦平 | ||
+ | |publisher=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 | ||
+ | |series=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神仙傳記系列 | ||
+ | |isbn=9787518800636 | ||
+ | }} | ||
+ | '''《東瀛高士:杜光庭大傳》'''屬[[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神仙傳記系列,為[[孫亦平]]所著,於2015年由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此書除了敍述著[[杜光庭]]的生平、著作和道教理論外,亦以道教文化為基點,回視一千多年前的道教文化的發展情況。 | ||
+ | ==內容簡介== | ||
+ |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的「道門領袖」,他在精通道教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對《[[道德經]]》作了極為詳盡的注釋。上承唐代道教注重心性論、[[重玄學派]]之遺風,建構了博大精深的道教哲學理論體系,下開以清靜之心修道成仙之先河,推進了其後宋代道教[[內丹]]心性學的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從而成為唐宋道教跨時代發展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著作涉及道教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為了弘揚傳統道學思想,發掘神仙文化的社會價值,將杜光庭作為富有創新精神的高道來進行專門的研究,彰顯他在唐宋道教發展的歷史地位及其現實價值。這對當前中國思想文化的更新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際價值。 | ||
+ | ==目錄== | ||
+ | *緣起 | ||
+ | *總序 | ||
+ | *導言 | ||
+ | *第一章:杜光庭的生平與著述 | ||
+ | **甲、少年勤學 志趣超邁 | ||
+ | **乙、天台入道 傳承上清 | ||
+ | **丙、道門領袖 蜀地弘道 | ||
+ | **丁、一生勤勉 著作甚豐 | ||
+ | *第二章:有無與道氣 | ||
+ | **甲、老君創世 化生萬物 | ||
+ | **乙、大道元氣 造化自然 | ||
+ | **丙、以無為本 以有為迹 | ||
+ | *第三章:心境與重玄 | ||
+ | **甲、復歸老莊 採用中道 | ||
+ | **乙、有無雙遺 非空為空 | ||
+ | **丙、心寂境亡 玄道自至 | ||
+ | *第四章:形神與道性 | ||
+ | **甲、一切眾生 皆有道性 | ||
+ | **乙、稟道受氣 得俱形神 | ||
+ | **丙、得道則生 失道則死 | ||
+ | **丁、返性歸元 心性清靜 | ||
+ | *第五章:頓漸與性命 | ||
+ | **甲、仙道多途 性命雙修 | ||
+ | **乙、調伏其心 自然清靜 | ||
+ | **丙、性有利鈍 悟有頓漸 | ||
+ | *第六章:天人合一的神仙世界 | ||
+ | **甲、三十六天 極道之域 | ||
+ | **乙、洞天福地 嶽瀆名山 | ||
+ | **丙、靈化二十四 靖廬三十六 | ||
+ | **丁、昆侖墟城 女仙世界 | ||
+ | *第七章:集齋醮科儀之大成 | ||
+ | **甲、道場設置 戒律法籙 | ||
+ | **乙、[[金籙齋儀]] 濟度祈禳 | ||
+ | **丙、[[黃籙齋醮]] 拯救亡魂 | ||
+ | *第八章:對道教文學創作的貢獻 | ||
+ | **甲、空靈靜謐 咏道詩歌 | ||
+ | **乙、亦真亦幻 神仙故事 | ||
+ | **丙、青詞綠章 步虛詞頌 | ||
+ | **丁、傳奇小說 《[[虬髯客傳]]》 | ||
+ | *後記 | ||
+ | [[Category:2015年道教書籍]] |
2017年8月22日 (二) 14:43的最新版本
東瀛高士:杜光庭大傳
|
《東瀛高士:杜光庭大傳》屬蓬瀛仙館道教文化叢書神仙傳記系列,為孫亦平所著,於2015年由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此書除了敍述著杜光庭的生平、著作和道教理論外,亦以道教文化為基點,回視一千多年前的道教文化的發展情況。
內容簡介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時期著名的「道門領袖」,他在精通道教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對《道德經》作了極為詳盡的注釋。上承唐代道教注重心性論、重玄學派之遺風,建構了博大精深的道教哲學理論體系,下開以清靜之心修道成仙之先河,推進了其後宋代道教內丹心性學的理論與實踐的新發展,從而成為唐宋道教跨時代發展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著作涉及道教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為了弘揚傳統道學思想,發掘神仙文化的社會價值,將杜光庭作為富有創新精神的高道來進行專門的研究,彰顯他在唐宋道教發展的歷史地位及其現實價值。這對當前中國思想文化的更新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際價值。
目錄
- 緣起
- 總序
- 導言
- 第一章:杜光庭的生平與著述
- 甲、少年勤學 志趣超邁
- 乙、天台入道 傳承上清
- 丙、道門領袖 蜀地弘道
- 丁、一生勤勉 著作甚豐
- 第二章:有無與道氣
- 甲、老君創世 化生萬物
- 乙、大道元氣 造化自然
- 丙、以無為本 以有為迹
- 第三章:心境與重玄
- 甲、復歸老莊 採用中道
- 乙、有無雙遺 非空為空
- 丙、心寂境亡 玄道自至
- 第四章:形神與道性
- 甲、一切眾生 皆有道性
- 乙、稟道受氣 得俱形神
- 丙、得道則生 失道則死
- 丁、返性歸元 心性清靜
- 第五章:頓漸與性命
- 甲、仙道多途 性命雙修
- 乙、調伏其心 自然清靜
- 丙、性有利鈍 悟有頓漸
- 第六章:天人合一的神仙世界
- 甲、三十六天 極道之域
- 乙、洞天福地 嶽瀆名山
- 丙、靈化二十四 靖廬三十六
- 丁、昆侖墟城 女仙世界
- 第七章:集齋醮科儀之大成
- 第八章:對道教文學創作的貢獻
- 甲、空靈靜謐 咏道詩歌
- 乙、亦真亦幻 神仙故事
- 丙、青詞綠章 步虛詞頌
- 丁、傳奇小說 《虬髯客傳》
-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