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 Databaselogo.jpg|400px|thumb|]]
'''[http://daoistmusichk.org/zh-hant 香港全真道堂科儀音樂電子資料庫]'''是由香港[[蓬瀛仙館]] 在2016 在二零一六 年創立的網站。該網站的建設得到香港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 在2015-16 在二零一五至一六 年度撥款資助,並以保育「全真道堂科儀音樂」這項香港本土道教文化為目的。該資料庫力求將全真道堂科儀音樂以現代電子科技作妥善保存。通過豐富多樣的影片錄像、珍貴圖像及文字解說,使廣大市民能夠在資料庫中認識到這項傳統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香港道教的歷史與文化。資料庫的重點內容是能夠提供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實錄影片、樂譜以及相關的歷史介紹及新聞資訊。
==目的與願景==
[[File: Databasefrontpage.jpg|400px|thumb|香港全真道堂科儀音樂電子資料庫首頁,2017年。]]
2014年12月3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三 日, 中國 國務院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香港「全真道堂科儀音樂」成功列入擴展項目名錄「傳統音樂」類別的「道教音樂」項目(序號:638,項目編號:Ⅱ-139)之中。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能夠納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代表國家及特區政府重視本港各道堂所傳承的儀式音樂,乃香港道教界弘道事業的里程碑。當中有關科儀音樂的施演,如經韻唱誦及器樂演奏正由香港眾多全真道堂共同傳承。
蓬瀛仙館多年來均銳意對全真道堂科儀音樂進行全面保育,務求完整地保存這種香港道教獨有的音樂文化。該電子資料庫是蓬瀛仙館保育全真道堂科儀音樂的重點工作項目。電子資料庫會以長期營運為目標,並在未來持續上載多類型的科儀音樂資源供大眾閱覽。該計劃可以將全真道堂科儀音樂以現代電子科技作妥善保存,公眾亦可以透過互聯網免費瀏覽資料庫內的影像資訊,讓廣大的市民能夠通過現代的多媒體資訊認識到這項傳統的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香港道教的歷史與文化。
<brstyle="clear:both;">
==科儀音樂欣賞==
==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main|全真道堂科儀音樂}}
「全真道堂」是對現存香港全真道派道教團體的一個統稱,它們大多數是自1920年代起由來自廣東的道門弟子成立。香港全真道堂所使用的儀式音樂承續自廣東地區的[[全真道]]觀。自1950年代起再經多位科儀大師漸次整理及傳授,逐步發展出具有香港地方特色的道教科儀音樂。
<br>
''' === 歷史源流與特色'''<br>===
香港的道教信仰和儀式主要源自鄰近的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當中大致可分為「正一」和「全真」兩個派別。全真道堂是對現存香港全真道派道教團體的一個統稱,它們大多數是1920至1950年代由來自廣東的道門弟子成立,例子包括抱道堂(1921)、蓬瀛仙館(1929)、通善壇(1938)、[[雲泉仙館]](1944)、[[青松觀]](1950)、[[圓玄學院]](1953)等,以及在1960年代以後在香港創建的新道堂。這些道教團體,傳承全真科儀經懺體系,以供奉「全真五祖」之一的呂純陽祖師為主,並認同自己歸屬「[[全真派]]」。<br>
道教儀式具備了靜態和動態元素,前者包括壇場佈置、法冠服飾、科書文檢等;後者則指法事中道士的「唱」、「念」、「做」。在「唱」、「念」的部份,道士會以特定的節奏和腔調朗讀或吟唱經文,有時更伴以樂器演奏,這些在道教儀式中使用的「聲樂」和「器樂」,道教中人泛稱「經韻」,而道外人士則稱之為「道教音樂」。這種「音誦」方式,一般認為源自北魏神瑞二年(415年)嵩山道士[[寇謙之]](365 - 448)編定的《[[雲中音誦新科之誡]]》。
''' === 法器'''<br>===
香港全真道堂經師施演道教科儀時,需要運用不同的器物以作行儀演法,並將之通稱為「法器」。當中包括:
*法劍:在度亡儀式中,高功法師依道法用法劍打開酆都地獄的關卡,讓亡魂可以出離地獄到人間聞經聽法。
*水盂:水盂是潔淨壇場用的法器。高功法師依道法將水盂中的凡水變成法水,然後一邊誦唸 《 〈 淨天地神咒 》 〉 ,一邊以柚子葉潑灑法水潔淨壇場。
*木魚:敲打板式用的法器,用木槌敲擊中空的魚身發聲。在度亡儀式中,一般由監齋法師(俗稱「三手」)負責木魚,與負責鐺子的都講法師(俗稱「二手」)互相配合,掌握經韻的節拍與速度。
*引磬:由磬體和磬柄組成的法器,用棒敲擊磬體發出聲響。它的一個作用是在儀式稱頌神明聖號時以示尊敬,另一個作用是在禮拜神明時以磬聲作引導,使到全體法師的動作能夠整齊一致。
<br>
''' === 服飾'''<br>===
道教是中國傳統的本土宗教,道士行儀時的衣冠亦承襲傳統服飾,並有著明顯的道教文化意涵。壇場上不同崗位的人員衣飾皆有分別,行儀的經師亦會因應儀式的種類而穿著相應的服飾。
*慈航帽:高功法師主持《先天斛食濟煉幽科》時專用的帽子。高功法師在代表神明講經說法時,會在帽前繫上蓮瓣狀的五老冠。冠上五片蓮瓣分別繡有五方五老帝君形象。
*雲鞋:高功法師專用的鞋子,因為鞋面繡有雲紋圖案,故稱為雲鞋。圖中的雲鞋與鶴氅一樣以紅色為主色,配成一套。
*百家衣:又稱百衲衣。原意是指僧、道所穿用殘舊布料縫合製成的衣服,後來在香港演變成高功施演《關燈散花科》的專用法衣。道教寶誥便描述 [[ 薩守堅 ]] 天師「身披百衲伏魔衣,手執五明降鬼扇」。*莊子巾:又稱沖和巾、南華巾,名稱寓意戴此巾的人可像南華真人 [[ 莊子 ]] 一樣無拘無束,超凡脫俗。莊子巾下部為方形,上部成三角形,狀如屋頂。帽前正面鑲有帽正,便以調正帽子,亦以象徵品性端正。
{|
*[http://daoistmusichk.org/zh-hant 香港全真道堂科儀音樂電子資料庫]
[[Category:道教電子資源]][[Category:全真道堂科儀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