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仙派”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
(未显示1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 | + | 遇仙 派是[[全真道]]支派之一,為[[ 北七真]] 之一的長 玄 真 人[[ 馬鈺]]所創 ,以清淨修煉為主旨 。 馬鈺字玄寶,號丹陽子, 元世祖 至元六年(1269年)贈號「丹陽抱一無為真人」,元武宗加 封 為 「 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 | |
+ | |||
+ | 丹陽子創遇仙派,重陽 真 人羽化後,行化於各地。〈丹 真人 馬公登真記〉說:「凡在三州五會之眾,傾赴雲集,歡喜踴躍,不啻如見慈父,爭相延致以為濟度師焉。 」 其門人弟子有曹頊、雷大通、劉真一、于志道(一作志遠)、楊明真、李大乘等,事跡多見 《[[ 終 南 山]]》 祖建山真內 傳 」。 | ||
+ | |||
+ | 元儒虞集《秋澗集》卷 五 十三,有〈胙城縣靈虛觀〉記李志遠於壬辰(1232年)在汴京北門外建道觀教化當時亂民 , 受教者皆改過遷善存 活 甚眾 。 據以上各說則遇仙 師 自馬鈺之後 , 仍極興盛。[[ 北京白雲觀]] 抄藏民國《諸真宗派總簿》記錄該派字譜為:「自元來正志,沖壽成仙丹,忠靜德禮義,了然見朝天 。 」 | ||
==參考資料== | ==參考資料== | ||
− | + |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 |
− |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 +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三卷。 |
−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三卷 | + | # 胡孚琛 主編:《 中華 道教 大辭典 》( 北京 :中 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 ,1995 年)。 |
− | # | + | |
+ | {{全真道}} | ||
+ | [[Category:道教宗派]][[Category: 全真道]] | ||
+ | [[en:The Encountering Immortality Sect]] |
2016年7月26日 (二) 23:31的最新版本
遇仙派是全真道支派之一,為北七真之一的長玄真人馬鈺所創,以清淨修煉為主旨。馬鈺字玄寶,號丹陽子,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贈號「丹陽抱一無為真人」,元武宗加封為「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
丹陽子創遇仙派,重陽真人羽化後,行化於各地。〈丹真人馬公登真記〉說:「凡在三州五會之眾,傾赴雲集,歡喜踴躍,不啻如見慈父,爭相延致以為濟度師焉。」其門人弟子有曹頊、雷大通、劉真一、于志道(一作志遠)、楊明真、李大乘等,事跡多見《終南山》祖建山真內傳」。
元儒虞集《秋澗集》卷五十三,有〈胙城縣靈虛觀〉記李志遠於壬辰(1232年)在汴京北門外建道觀教化當時亂民,受教者皆改過遷善存活甚眾。 據以上各說則遇仙師自馬鈺之後,仍極興盛。北京白雲觀抄藏民國《諸真宗派總簿》記錄該派字譜為:「自元來正志,沖壽成仙丹,忠靜德禮義,了然見朝天。」
參考資料
-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三卷。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全真道 | ||
---|---|---|
祖師 | 北五祖 | 東華帝君王玄甫 | 正陽帝君鍾離權 | 純陽帝君呂喦 | 海蟾帝君劉操 | 重陽帝君王嚞 |
北七真 | 遇仙派 丹陽真君馬鈺 | 南無派 長真真君譚處端 | 隨山派 長生真君劉處玄 | 龍門派 長春真君丘處機 | |
南五祖 | 紫陽真人張伯端 | 翠玄真人石泰 | 紫賢真人薜式 | 翠虛真人陳楠 | 紫清真人白玉蟾 | |
經典 | 重陽立教十五論 | |
三大祖庭 | 山西芮城永樂宮 | 陝西戶縣重陽萬壽宮 | 北京白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