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道教會”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 |
|||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 第1行: | ||
==成立經過== | ==成立經過== | ||
− | 民國元年(1912年),由[[北京白雲觀]]住持陳明霖(毓坤)等18名道教[[全真派]]代表,於北京發起成立道教會。他們擬定了 | + | 民國元年(1912年),由[[北京白雲觀]]住持陳明霖(毓坤)等18名道教[[全真派]]代表,於北京發起成立道教會。他們擬定了 〈[[ 道教會宣言書]]〉 、 〈[[ 道教會大綱]]〉 及 〈[[ 道教會請求民國政府承認條件]]〉 等三份文獻,又於當年7月15日草擬了《道教會上國務總理、袁大總統書》,並於當天由陳明霖等9人,親赴國務院、總統府上書,請求予以承認。同年8月4日得到批覆,准予立案。從此,道教界有了自己合法的全國性組織。 |
==宗旨== | ==宗旨== | ||
第31行: | 第31行: | ||
#《藏外道書》第24冊第472-479頁,巴蜀書社版 | #《藏外道書》第24冊第472-479頁,巴蜀書社版 |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第四冊,第426至432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第四冊,第426至432頁。 | ||
+ | [[Category: 中華民國道教會]] | ||
[[en:Daoist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en:Daoist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2016年1月7日 (四) 14:33的最新版本
成立經過
民國元年(1912年),由北京白雲觀住持陳明霖(毓坤)等18名道教全真派代表,於北京發起成立道教會。他們擬定了〈道教會宣言書〉、〈道教會大綱〉及〈道教會請求民國政府承認條件〉等三份文獻,又於當年7月15日草擬了《道教會上國務總理、袁大總統書》,並於當天由陳明霖等9人,親赴國務院、總統府上書,請求予以承認。同年8月4日得到批覆,准予立案。從此,道教界有了自己合法的全國性組織。
宗旨
力挽頹風,表彰道脈,出世入世,化為而一,務求國利民福,以鑄造優秀高尚完全無缺之共和。
事務
分為出世間業與世間業兩大類。出世間業有演教門和宣律門,世間業有救濟門、勸善門和化惡門。
組織機構
在北京設中央道教總會,在各行省設總分會,各城鎮鄉設分會。總會設會長一人、副會長二人。機構為三部:
- 建立部,下設議事會、審查會和宣發機關;
- 行持部,下設演教司、廣化司和法務司;
- 監察部,下設糾紀司、評議司和黜陟司。
總分會、分會編制法,悉依總會三部制度而較簡略。
入會條件
道教信士及一切善男信女(不限種族、不限國籍、不限行業),志願助揚道教、度化眾生者,皆可入會。
會員規約
- 會員皆當遵守道教戒條,勤行護持,不得違犯。偶有違犯,宜即懺誨,不得再犯。已犯而不懺誨、改正,當除其會籍。
- 會員皆當發慈善心,恆久心行利人濟物之事。
- 會員皆當研究道教教義,自度度人。
- 會員皆當遵守會章,實行道教事業。
會期
總會每年開會一次,以陽曆3月1日起,會期7天,事務3天,講說4天。總分會每年開會二次,分別以陽曆2月1日、8月1日起,會期5天,事務2天,講說3天。
參考資料
- 《藏外道書》第24冊第472-479頁,巴蜀書社版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第四冊,第426至4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