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无编辑摘要
{{template:齋醮科儀}}
==形成==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是香港道教的著名科儀,世稱「大三清」。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的經本來自於羊城(廣州)粵秀山[[ 廣州 三元宮]]同治元年(1862年)的刊本,傳稱係晉代 [[ 葛玄 ]] 所傳,但無文獻或其他材料可證。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由三個部分組成,即: [[ 斛食 ]] (施食)、濟幽( [[ 超幽 ]] )和煉度等。
煉度之法,「乃超凡入聖,脫胎換質之道」,「運一己之神氣,合二象之生津,煉化枯骸,形象俱妙」。據南宋道士王契真稱,「廣成古科,無煉度之儀,近世此科方盛」。
濟幽(超幽)之法,同於超度、濟度,就是「拔度冤魂,冰消萬罪,和釋冤仇」,各昇天界,永脫沉淪的意思。唐五代時,濟幽拔度類科儀已經廣泛流傳。
斛食,即施食之法,就是施餓鬼以法食,「三途五苦,盡得沾濡;十類四生,悉皆飽滿,即超陰境,共涉仙鄉」。施食之法,在唐代已有行儀的記載,而在宋末時也已經流行。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的形成當是將三種科儀合在一起之時,大約是南宋之時。清代[[正一派]]高道 [[ 婁近垣 ]] 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考訂刊行過《[[太極靈寶濟煉科儀]]》,其科儀的經文和程式與香港道教的「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的經文和程式都十分接近。據婁近垣的《太極靈寶濟煉科儀序》稱,「是科見於宋之大成金書」,「流傳既久」。宋代的「大成金書」,今已亡佚,不得而見,但由此可知,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在宋代已經形成,而香港道教的這一科儀則大致保持了七百年前宋代科儀的面貌。
==內容==
#《中國人の宗教儀禮》(日文)
#《論「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的歷史發展及其社會思想內容》(《世界宗教研究》1987年第一期)
[[en:Rituals of Purification and of Sacrifice to the Ancestral Souls]]
4,2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