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437字节 、 2015年12月23日 (三) 10:18
无编辑摘要
{{template:道教神仙}}
==來歷==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總稱,即文昌宮。一說在北斗魁前,一說在北斗之左。六星各有星名,稱上將、次將、貴相、司命、司中、司祿等。文昌封為帝君,並且又稱梓潼帝君,當是元仁宗時之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梓潼神與文昌神合為一神。《明史》的《禮志》稱,「梓潼帝君,姓張,名亞子,居蜀七曲山,仕晉戰歿,人為立廟祀之」。張亞子即蜀人張育,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起義抗擊前秦苻堅時戰死。後人為紀念張育,即於梓潼郡七曲山建祠,尊奉其為雷澤龍王。後張育祠與同山之梓潼神亞子祠合稱,張育即傳稱張亞子。唐玄宗入蜀時,途經七曲山,有感於張亞子英烈,遂追封其為左丞相,並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亂入蜀時,經七曲山又親祀梓潼神,封張亞子為濟順王,並親解佩劍獻神。宋朝帝王多有敕封,如宋真宗封亞子為英顯武烈王,宋光宗時封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宋理宗時封為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敕封張亞子為 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 。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 。隨著宋代道教尊梓潼神爲梓潼帝君,各地宮觀紛紛設立梓潼帝君神殿,供奉梓潼帝君神像,以作爲祭祀梓潼神的活動場所。南宋以後的梓潼祠、梓潼殿、文昌祠、文昌閣,在全國各州縣道觀中多有設立。據南宋道經《[[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所列文昌神系,梓潼神家族共有五代,大小有十四位神仙
==忠主孝親==
#《梓潼帝君化書》
#《清河內傳》
[[Category:道教神仙]][[Category:文昌信仰]]
[[en:Imperial Sovereign Wenchang]]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