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精微論”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未显示同一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23
 
|中華道藏冊數=23
 
}}
 
}}
'''胎息精微論''',作者不詳。約成書於唐。《通志•藝文略》著錄作三卷。今本一卷,收於《[[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雲笈七籤]]》卷五十八摘錄其章節,文字略有出入。此篇分為三部分。其一〈胎息精微論〉,以為「守靜愛炁,全精寶神,道德凝密,魂魄固守」,即可得道。其法以胎息養內炁,又甚講安神含和之修持。其二〈內真妙用訣〉。以精炁為生命之本,神生於炁。使神炁相守,則神明而炁和。其三〈胎息神會七返內丹訣〉,亦名留精回炁補腦,言胎息內丹之法,云「內丹者,津、水、唾、血、精、腦、炁是也」。其法同於唐代道教流行之內修術。此經又進一步指出,修炁要掌握要訣,要「精勤無懈」,只要結成胎,萬病都會消除,胎從炁中結成,而炁又從是胎息中來的,以精炁為生命之本。另外,此經又批判了認為胎息就要抑塞鼻口的說法,認為這種做法對身體有害。並指出食炁的關鍵在安神靜慮,不煩不擾,也就是要炁道順暢,關結開通。
+
''' 胎息精微論 ''',作者不詳。約成書於唐。《通志•藝文略》著錄作三卷。今本一卷,收於《[[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雲笈七籤]]》卷五十八摘錄其章節,文字略有出入。此篇分為三部分。其一〈胎息精微論〉,以為「守靜愛炁,全精寶神,道德凝密,魂魄固守」,即可得道。其法以胎息養內炁,又甚講安神含和之修持。其二〈內真妙用訣〉。以精炁為生命之本,神生於炁。使神炁相守,則神明而炁和。其三〈胎息神會七返內丹訣〉,亦名留精回炁補腦,言胎息內丹之法,云「內丹者,津、水、唾、血、精、腦、炁是也」。其法同於唐代道教流行之內修術。此經又進一步指出,修炁要掌握要訣,要「精勤無懈」,只要結成胎,萬病都會消除,胎從炁中結成,而炁又從是胎息中來的,以精炁為生命之本。另外,此經又批判了認為胎息就要抑塞鼻口的說法,認為這種做法對身體有害。並指出食炁的關鍵在安神靜慮,不煩不擾,也就是要炁道順暢,關結開通。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45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45頁。

2015年11月13日 (五) 11:52的最新版本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胎息精微论
编  著:
卷  数:二论同卷
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命字号
涵芬楼本第571册
新文丰本第31册
三家本第18册
道藏提要:编号823
中华道藏:四辅真经太清摄养经
第23册
 

《胎息精微论》,作者不详。约成书于唐。《通志•艺文略》著录作三卷。今本一卷,收于《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云笈七签》卷五十八摘录其章节,文字略有出入。此篇分为三部分。其一〈胎息精微论〉,以为“守静爱炁,全精宝神,道德凝密,魂魄固守”,即可得道。其法以胎息养内炁,又甚讲安神含和之修持。其二〈内真妙用诀〉。以精炁为生命之本,神生于炁。使神炁相守,则神明而炁和。其三〈胎息神会七返内丹诀〉,亦名留精回炁补脑,言胎息内丹之法,云“内丹者,津、水、唾、血、精、脑、炁是也”。其法同于唐代道教流行之内修术。此经又进一步指出,修炁要掌握要诀,要“精勤无懈”,只要结成胎,万病都会消除,胎从炁中结成,而炁又从是胎息中来的,以精炁为生命之本。另外,此经又批判了认为胎息就要抑塞鼻口的说法,认为这种做法对身体有害。并指出食炁的关键在安神静虑,不烦不扰,也就是要炁道顺畅,关结开通。

参考资料

  1.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45页。
  2. 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