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秋水''',《莊子》書中的篇名,以篇首的兩個字為「秋水」而得名。該篇的主要寓意是以河伯(河神)見海若(海神)為喻...”)
 
第1行: 第1行:
'''秋水''',《莊子》書中的篇名,以篇首的兩個字為「秋水」而得名。該篇的主要寓意是以河伯(河神)見海若(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只有經過比較,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切不可驕傲自滿、貽笑大方。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這一段對話可以分為七個小的部分:#河神自以為大而洋洋自得,海神卻認為河神只是井底之蛙,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
+
'''秋水''',《莊子》書中的篇名,以篇首的兩個字為「秋水」而得名。該篇的主要寓意是以河伯(河神)見海若(海神)為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是有限的,只有經過比較,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切不可驕傲自滿、貽笑大方。全篇由兩大部分組成,前一部分寫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談話,這一段對話可以分為七個小的部分:
 +
#河神自以為大而洋洋自得,海神卻認為河神只是井底之蛙,說明了認識事物的相對性觀點。
 
#說明由於事物自身的不確定性和事物總體的無窮性,人們無法確切的認識事物。
 
#說明由於事物自身的不確定性和事物總體的無窮性,人們無法確切的認識事物。
 
#人們對認知事物並不容易。
 
#人們對認知事物並不容易。

2015年11月13日 (五) 11:06的版本

秋水,《庄子》书中的篇名,以篇首的两个字为“秋水”而得名。该篇的主要寓意是以河伯(河神)见海若(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只有经过比较,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切不可骄傲自满、贻笑大方。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这一段对话可以分为七个小的部分:

  1. 河神自以为大而洋洋自得,海神却认为河神只是井底之蛙,说明了认识事物的相对性观点。
  2. 说明由于事物自身的不确定性和事物总体的无穷性,人们无法确切的认识事物。
  3. 人们对认知事物并不容易。
  4. 从事物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即事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5. 从“万物齐一”、“道无终始”的观点出发,指出人们应该无为,以等待事物的“自化”。
  6. 人们应该顺应“道”,只有这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7. 提出了返归本真的主张,即不以人为毁灭天然。

文章的后一部有六个寓言,借寓言指出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人们认知过程的变化,进而提出事物是无法认识的。

参考文献

  1. 郭庆藩辑、王孝鱼点校:《庄子集释》〈秋水〉(北京:中华书局,1961)。
  2.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