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冥記”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洞冥記 |編著=原題「東漢郭憲撰」 |卷數= |正統道藏分類= |正統道藏字號= |涵芬樓本冊數= |新文豐本冊...')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
 
|中華道藏冊數=
 
}}
 
}}
'''洞冥記''',又稱《漢武洞冥記》或《別國洞冥記》。舊本題東漢郭憲撰。 明清及近代學者多疑 其書 六朝人所作。《隋書‧經籍志》 已著錄是 書一卷, 《唐志》 著錄 作四卷 傳本甚多, 《[[道藏精華錄]]》第十集收 編首作者 自序 :漢武帝 心於道教,欲窮神仙之事,異國遐方貢其珍異奇物及道術之人 東方朔因滑稽浮誕以匡諫之,使冥跡之奧昭然顯著。故此書所記,皆 與漢武帝有關之神仙怪異傳說、奇聞 事、神山仙境、丹方靈藥,以及外國異方物產等 其中有關漢武及東方朔遇仙之奇聞,多為它書所不載。 其敘 鋪陳誇飾 文辭靡麗 後代文人 詞賦多 徵引 。《[[道藏缺經目錄]]》著錄書。
+
'''洞冥記''',又稱《漢武洞冥記》或《別國洞冥記》。舊本題東漢郭憲撰。 郭憲,字子橫,漢光武帝時曾拜博士,官至光祿勳。其為人剛正敢言,反對王莽稱帝,以至焚 所賜之衣,並以直諫忤光武帝,當時士大夫稱「關東觥觥郭子橫」。《洞冥記》稱郭憲著,開始於《舊唐 ‧經籍志》,之前的《隋書‧經籍志》只題「郭氏」,無名。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載:「 六朝人 虛造神仙家言,每好稱郭氏,殆以影射郭璞。」此書辭采縟豔,迴異東漢文字,未必是郭憲 撰,疑是六朝人的 。《隋書‧經籍志》 載此 只有 一卷,《 書‧經籍 志》 作四卷 ,《文獻通考》又有《拾遺》一卷, 《[[道藏精華錄]]》第十集 郭憲〈 自序 〉說 :漢武帝 心於道教,欲窮神仙之事,異國遐方貢其珍異奇物及道術之人 東方朔因滑稽浮誕以匡諫之,使冥跡之奧昭然顯著。故此書所記,皆 與漢武帝有關之神仙怪異傳說、奇聞 事、神山仙境、丹方靈藥,以及外國異方 風土 物產等 其中有關漢武及東方朔遇仙之奇聞,多為它書所不載。 《洞冥記》記神仙道術及遠方怪異之 事, 內容奇誕,字句妍華 ,後代文人 樂於采摭 徵引。《[[道藏缺經目錄]]》著錄書。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17-418頁。
+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17-418頁
[[Category: 道教 地理]]
+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
[[Category: 道教 文學]]
 
[[en: Dong Ming Ji]]
 
[[en: Dong Ming Ji]]

2015年11月8日 (日) 16:10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洞冥記
編  著:原題「東漢郭憲撰」
卷  數:
正統道藏: 字號
涵芬樓本第冊
新文豐本第冊
三家本第冊
道藏提要:編號
中華道藏:
第冊
 

洞冥記,又稱《漢武洞冥記》或《別國洞冥記》。舊本題東漢郭憲撰。郭憲,字子橫,漢光武帝時曾拜博士,官至光祿勳。其為人剛正敢言,反對王莽稱帝,以至焚其所賜之衣,並以直諫忤光武帝,當時士大夫稱「關東觥觥郭子橫」。《洞冥記》稱郭憲著,開始於《舊唐書‧經籍志》,之前的《隋書‧經籍志》只題「郭氏」,無名。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載:「六朝人虛造神仙家言,每好稱郭氏,殆以影射郭璞。」此書辭采縟豔,迴異東漢文字,未必是郭憲所撰,疑是六朝人的作品。《隋書‧經籍志》載此書只有一卷,《舊唐書‧經籍志》始作四卷,《文獻通考》又有《拾遺》一卷,今之《道藏精華錄》第十集有收錄。郭憲〈自序〉說:漢武帝洞心於道教,欲窮神仙之事,異國遐方貢其珍異奇物及道術之人,東方朔因滑稽浮誕以匡諫之,使冥跡之奧昭然顯著。故此書所記,皆系與漢武帝有關之神仙怪異傳說、奇聞異事、神山仙境、丹方靈藥,以及外國異方風土物產等,其中有關漢武及東方朔遇仙之奇聞,多為它書所不載。《洞冥記》記神仙道術及遠方怪異之事,內容奇誕,字句妍華,後代文人樂於采摭徵引。《道藏缺經目錄》著錄書。

參考資料

  1.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17-418頁。
  2.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