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玄靈寶道學科儀”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洞玄靈寶道學科儀 |編著= |卷數=二卷 |正統道藏分類=太平部 |正統道藏字號=儀 |涵芬樓本冊數=761 |新文豐本冊數=41 |三家...')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42
 
|中華道藏冊數=42
 
}}
 
}}
'''洞玄靈寶道學科儀''',原題「太極太虛真人」 。從內容文字看 與《[[三洞奉道科戒]]》極為相似,疑係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 二卷,收 《[[正統道藏]]》太平部。 書分三十五品,詳述道士出家修行及日常生活所應遵奉之科戒儀軌。 談舉止 坐臥起居 、服 飾飲食 出家奉 道、 製作法具 、誦 讀經典 設醮 燒香 燃燈、奏章 請、 省問雙親 供養 父母、 師服 喪,以至死亡殯葬 處分遺 等等 ,凡 大小 有科條規則
+
'''洞玄靈寶道學科儀''' ,道教典籍 ,原題「太極太虛真人」, 共上下 二卷,收 錄於 《[[正統道藏]]》太平部。 書分三十五品,詳述道士出家修行及日常生活所應遵奉之科戒儀軌。 上卷所載內容包括: 語、講習、禁酒、忌葷辛、制法服 巾冠 敬法 服、 道、 山居、理髮、沐浴、解穢、鐘磐、必齋 誦、 相罰 壇禮。下卷所載內容包括: 燃燈 、飲水先咒 、奏章 、醮 請、 都禁、神枕、明鏡要經、九節杖、作神劍法、詣圊廁便曲、解惡夢 、父母、 老病、滅度、 資制服、父母制 服、 追福功德、滅度財 。從文字上看,該書內容與《[[三洞奉道科戒]]》極為相似,疑是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
 +
 
 +
此書內容指出 ,凡 是道學,在言語上「當知樞機緩急,言語善惡,招禍得福,唯聞口業」。在講習上「當知聽習回向,須得明師。師若不明,翻成傷道慧」。在禁酒上「當知持戒發慧,安身煉心,無惑酒惡」。在忌葷辛上,「當知修身潔心,無犯禁忌」。在制法服上,「當知身得入道,內除俗念,外息俗緣,內守法門,外修法服」。在巾冠上,「當知具足威儀,眾 已辦,行非俗,是為出家」。在敬法服上,「當知入道,上衣、中衣、下衣, 當尊敬,不得漏慢」等等
 +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97頁。
+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97頁
 +
#任繼愈主編:《道藏提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Category: 太平部]]
 
[[Category: 太平部]]
 
[[en: dong xuan ling bao dao xue ke yi]]
 
[[en: dong xuan ling bao dao xue ke yi]]

2015年11月6日 (五) 17:01的版本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洞玄灵宝道学科仪
编  著:
卷  数:二卷
正统道藏:太平部 仪字号
涵芬楼本第761册
新文丰本第41册
三家本第24册
道藏提要:编号1117
中华道藏:道教科仪科戒威仪
第42册
 

洞玄灵宝道学科仪,道教典籍,原题“太极太虚真人”,共上下二卷,收录于《正统道藏》太平部。全书分三十五品,详述道士出家修行及日常生活所应遵奉之科戒仪轨。上卷所载内容包括:言语、讲习、禁酒、忌荤辛、制法服、巾冠、敬法服、背道、山居、理发、沐浴、解秽、钟磐、必斋、读诵、坐斋相罚、坛礼。下卷所载内容包括:燃灯、饮水先咒、奏章、醮请、都禁、神枕、明镜要经、九节杖、作神剑法、诣圊厕便曲、解恶梦、父母、老病、灭度、师资制服、父母制服、追福功德、灭度财物。从文字上看,该书内容与《三洞奉道科戒》极为相似,疑是南北朝或隋唐道士所作。

此书内容指出,凡是道学,在言语上“当知枢机缓急,言语善恶,招祸得福,唯闻口业”。在讲习上“当知听习回向,须得明师。师若不明,翻成伤道慧”。在禁酒上“当知持戒发慧,安身炼心,无惑酒恶”。在忌荤辛上,“当知修身洁心,无犯禁忌”。在制法服上,“当知身得入道,内除俗念,外息俗缘,内守法门,外修法服”。在巾冠上,“当知具足威仪,众事已办,行非俗,是为出家”。在敬法服上,“当知入道,上衣、中衣、下衣,皆当尊敬,不得漏慢”等等。

参考资料

  1.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97页。
  2. 任继愈主编:《道藏提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