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真經章句音義(陳景元)”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南華真經章句音義(陳景元) |編著=陳景元 |卷數=十四卷 |正統道藏分類=洞神部玉訣類 |正統道藏字號=習 |涵芬樓本冊數=495-...')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13
 
|中華道藏冊數=13
 
}}
 
}}
'''南華真經章句音義''',北宋[[陳景元]]撰。約成書於元豐甲子年(1084) 。書 凡十四卷, 收於 《[[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此書將《[[ 莊子]] 》三十三篇分 二百五十五章, 陳氏 :「隨指命題,號曰章句。逐章之下,音象解義,釋說事類,標為章義 」是即此書體例。此 書對於 校勘《莊子》 ,有一定的價值
+
'''南華真經章句音義''',北宋 道士[[陳景元]] (?―1094年)所 對於[[莊子]]《[[南華真經]]》的釋解之書 陳景元字太初,號碧虛子,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師從天臺道士[[張無夢]],弟子有許修真等40人。該書 約成書於元豐甲子年(1084 凡十四卷, 編入明代 《[[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此書將《莊子》三十三篇分 二百五十五章, 陳氏 研讀《莊子》時以分章命題的形式對其中一些名詞及概念所作的解釋。其書在各章下對字先釋以音切,表明字音,後對字意加以解釋,內容多所援引,不限於道教範圍。據《章句音義》 :「隨指命題,號曰章句。逐章之下,音象解義,釋說事類,標為章義」 是即此書體例。 又其成《音義》以後,「複將中太一宮《寶文統錄》內有《莊子》數本及笈中手鈔諸家同異,校得國子監景德四年印本,不同共三百四十九字,仍按所出,別疏《闕誤》一卷,以辨疑謬」。由 可知,在撰《章句音義》時,陳氏又將各章章名以及諸家版本之 校勘 異同,另行匯輯,以成一書,是即《餘事》,也即 《莊子 闕誤》。
 +
=參考文獻=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詞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
#蒙文通:《道書輯校十種》(成都:巴蜀書社,2001)
 +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20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20頁。
 
[[Category: 洞神部玉訣類]][[Category: 北宋道教經典]]
 
[[Category: 洞神部玉訣類]][[Category: 北宋道教經典]]
 
[[en: Phonetic and Semantic Glosses of the Zhuangzi]]
 
[[en: Phonetic and Semantic Glosses of the Zhuangzi]]

2015年11月3日 (二) 17:15的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南華真經章句音義(陳景元)
編  著:陳景元
卷  數:十四卷
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 習字號
涵芬樓本第495-496冊
新文豐本第26冊
三家本第15冊
道藏提要:編號730
中華道藏:四輔真經四子真經
第13冊
 

南華真經章句音義,北宋道士陳景元(?―1094年)所撰對於莊子南華真經》的釋解之書。陳景元字太初,號碧虛子,建昌南城(今屬江西)人,師從天臺道士張無夢,弟子有許修真等40人。該書約成書於元豐甲子年(1084年),凡十四卷,編入明代《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此書將《莊子》三十三篇分為二百五十五章,為陳氏研讀《莊子》時以分章命題的形式對其中一些名詞及概念所作的解釋。其書在各章下對字先釋以音切,表明字音,後對字意加以解釋,內容多所援引,不限於道教範圍。據《章句音義》敘稱:「隨指命題,號曰章句。逐章之下,音象解義,釋說事類,標為章義」,是即此書體例。又其成《音義》以後,「複將中太一宮《寶文統錄》內有《莊子》數本及笈中手鈔諸家同異,校得國子監景德四年印本,不同共三百四十九字,仍按所出,別疏《闕誤》一卷,以辨疑謬」。由此可知,在撰《章句音義》時,陳氏又將各章章名以及諸家版本之校勘異同,另行匯輯,以成一書,是即《餘事》,也即《莊子闕誤》。

參考文獻

  1.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詞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2. 蒙文通:《道書輯校十種》(成都:巴蜀書社,2001)。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20頁。